《霜夜无睡,闻画角孤鴈二首》

时间: 2025-01-11 06:06:46

画角声从枕底鸣,愁霜怨月不堪听。

拥紬起坐何人伴,只有残灯半晕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夜无睡,闻画角孤鴈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画角声从枕底鸣,愁霜怨月不堪听。
拥紬起坐何人伴,只有残灯半晕青。


白话文翻译:

在寒霜的夜晚我无法入睡,耳边传来孤雁的号角声,愁苦的霜冷和月光让我不忍倾听。坐起身来,身边没有人陪伴,只有微弱的残灯映出青色的光晕。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角:古代乐器,通常用来召唤或传递信号。
  • 孤鴈:孤独的雁,象征离别和孤寂。
  • 拥紬:指用丝绸的被子。
  • 残灯:指已经熄灭或光线微弱的灯。

典故解析:

  • 霜夜:指寒冷的夜晚,古诗中常用来表现寂静和冷清的氛围。
  • 孤雁: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孤独、思乡等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绍兴年间,因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称赞。其作品多关注自然、生活、情感,常有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寒冷的霜夜,诗人因无眠而感到孤独,借助孤雁的声响表达内心的愁苦和对陪伴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情淡薄和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霜夜中的孤独与思索。开头“画角声从枕底鸣”,以动听的声音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画角的声音象征着悲伤的情感,而“孤鴈”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主题。这两者结合,使得夜晚的寂静愈发突出,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诗人的愁苦。

“愁霜怨月不堪听”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愁苦的情绪与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使得个人的情感与宇宙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月亮与霜的意象不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接下来的“拥紬起坐何人伴”,诗人从床上坐起,四周无人,突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陪伴的渴望。最后一句“只有残灯半晕青”,残灯的微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但又是那样微弱,无力驱散心中的阴霾,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细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深刻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角声从枕底鸣:夜深人静,耳边传来画角声,暗示着孤独和愁思。
  • 愁霜怨月不堪听:愁苦的情感让人无法忍受月光与霜冷的侵袭。
  • 拥紬起坐何人伴:诗人独自一人,感到孤单,渴望陪伴。
  • 只有残灯半晕青:微弱的灯光映出孤寂的气氛,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寒霜比作愁苦,强化情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的美感,如“画角声”和“愁霜怨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思乡和对陪伴的渴望,展示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深刻关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夜:象征寒冷与孤寂。
  • 画角:象征离别与孤独。
  • 孤鴈:象征思乡与愁苦。
  • 残灯:象征希望与寂寞。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充满孤独与思索的夜晚,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画角声”代表什么?

    • A. 欢快的乐声
    • B. 悲伤的号角声
    • C. 自然的声音
  2. 诗人坐起时感到孤单,身边没有谁,这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3. “残灯半晕青”中的“残灯”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昏暗
    • C. 繁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
  • 李白的《静夜思》:在静谧的夜晚,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霜夜无睡》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在夜晚中表达了思乡与孤独,但前者更加强调孤独的氛围,而后者则更具直接的思乡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词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世界:古典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