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怀寄苏州刘郎中(时以天平公荐罢归)》

时间: 2025-01-08 14:36:48

一闻周召佐明时,西望都门强策羸。

天子好文才自薄,

诸侯力荐命犹奇。

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唯是胜游行未遍,欲离京国尚迟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闻周召佐明时,
西望都门强策羸。
天子好文才自薄,
诸侯力荐命犹奇。
贺知章口徒劳说,
孟浩然身更不疑。
唯是胜游行未遍,
欲离京国尚迟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一听到周召被任命为明理的官员,便向西望去,见到都城的强烈竞争。天子偏爱文才,反而使得我等的地位更为薄弱,诸侯们的推荐虽多,但我依然获得命令的机会显得很奇特。贺知章虽然口口声声地劝说我,但我对孟浩然的信任更为坚定。如今我虽有游历之心,但还未走遍四方,想要离开京城的念头却又显得迟缓。

注释

  • 周召:指周召之佐,是时任明理的官员。
  • 都门:指都城,特指长安。
  • 天子:指当时的皇帝。
  • 文才:指文学才能。
  •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曾劝张祜游历,但张祜对此不以为然。
  • 孟浩然:另一位著名诗人,张祜对其思想信任较深。
  • 胜游:游历,特别是游山玩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祜因受到天平公的推荐而被罢官归乡之际,正值他对人生选择及未来的迷茫和思考之时。诗中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无奈和对游历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张祜在官场浮沉后的情感。诗的开头便是对周召升官的感慨,表面上是对他人的祝贺,实则流露出自己的失落与无奈。张祜用“西望都门强策羸”描绘了当时的竞争激烈,显示出他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力感。接着,他提到“天子好文才自薄”,表现出他对当权者偏爱文人的无奈感叹。

诗中提到的贺知章和孟浩然,前者劝他积极进取,但张祜心中对后者的信任更深,似乎暗示他对游历生活的向往更胜于官场的争斗。最后一句“欲离京国尚迟迟”则道出他内心的纠结与迟疑,虽有离开京城的想法,但因种种原因仍未能付诸实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闻周召佐明时:提到周召的任命,暗示对他仕途的羡慕。
  2. 西望都门强策羸:向西望去,看到都城中强者的竞争,表达了自己的弱势。
  3. 天子好文才自薄:天子偏爱文学人才,使得自己等人的地位更加薄弱。
  4. 诸侯力荐命犹奇:即使有诸侯的推荐,自己依然难以获得重用。
  5. 贺知章口徒劳说:贺知章的劝说似乎没有效果。
  6. 孟浩然身更不疑:对孟浩然的信任更为坚定,体现了内心的依靠。
  7. 唯是胜游行未遍:虽然有游历的愿望,但尚未实现。
  8. 欲离京国尚迟迟:对离开京城的想法仍然犹豫不决。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周召的成功与自己的失落,突显出内心的无奈。
  • 象征:都门象征着权力与竞争,游历则象征着自由与追求。
  • 反问:通过贺知章的劝说与孟浩然的信任,反映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都门:象征着权力中心,暗示竞争的激烈。
  • 文才:代表着才能与理想,反映出张祜对成功的渴望。
  • 游历:象征自由与放飞自我,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另一种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周召”是指谁?

    • A. 一位官员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将军
    • D. 一位商人
  2. “天子好文才自薄”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文才的赞美
    • B. 对自己地位的无奈
    • C. 对皇帝的不满
    • D. 对朋友的失望
  3. 最后一句“欲离京国尚迟迟”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渴望离开
    • B. 不想离开
    • C. 对未来的迷茫
    • D. 对京城的留恋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张祜的《寓怀寄苏州刘郎中》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二者均表达了对游历生活的向往,但张祜更加突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而王维则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与祝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