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一作凉州行)》

时间: 2025-01-25 22:39:25

谁唱关西曲,寂寞夜景深。

一声长在耳,万恨重经心。

调古清风起,曲终凉月沉。

却应筵上客,未必是知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唱关西曲,寂寞夜景深。
一声长在耳,万恨重经心。
调古清风起,曲终凉月沉。
却应筵上客,未必是知音。

白话文翻译:

谁在唱那关西的曲子,夜深人静,景色显得格外孤寂。
那一声歌声常常萦绕在耳边,心中满是万般的怨恨。
古调在清风中响起,曲子结束时,凉月也沉沉落下。
然而坐在桌上的客人,未必能理解我的心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关西曲:指的是西域的歌曲,通常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感。
  • 寂寞:形容环境的孤独和冷清。
  • 经心:心中反复思念、挂念的意思。
  • 凉月沉:指夜晚的月亮渐渐低落,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筵上客:指宴席上的客人。

典故解析:

  •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关西曲和凉月的意象,传达了对离别与孤独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字季白,号贞白,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王贞白以其才情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和人们离散的背景下,诗人通过音乐与月色表达了对孤独和心中怨恨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歌》通过描绘夜晚的孤寂场景以及对关西曲的吟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谁唱关西曲,寂寞夜景深”,以问句引出,营造出一种孤独寂静的氛围,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夜景的深沉与寂寞相结合,令人在心中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孤独。

接下来的“一声长在耳,万恨重经心”则展现了音乐对心灵的影响,歌声的反复萦绕使得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怨恨。这里的“万恨”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也可以理解为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调古清风起,曲终凉月沉”,通过古调与凉月的意象,诗人引发了一种时间的流逝与感伤。曲终之时,凉月沉沉,似乎在提醒着人们,欢乐总是短暂。

最后一句“却应筵上客,未必是知音”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尽管有同桌的客人,也未必能感同身受,这种情感的孤独感在整个诗中得到了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唱关西曲:抒发对远方的思念,关西曲代表着对西域的向往与情感。
  2. 寂寞夜景深:描绘深夜的孤寂,暗示一种内心的空虚。
  3. 一声长在耳:音乐的回响在耳边长久不去,象征着记忆的缠绵。
  4. 万恨重经心:内心的怨恨与痛苦反复折磨着自己。
  5. 调古清风起:音乐的古典之美在清风中荡漾,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感。
  6. 曲终凉月沉:音乐结束,月亮也沉下去,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
  7. 却应筵上客:宴席上的客人,虽然在场,却无法理解诗人的心情。
  8. 未必是知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与心情相联系,展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 对仗:如“调古清风起,曲终凉月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月亮沉沉的情感,增强诗意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音乐与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理解与知音的渴望,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西曲:象征着对遥远文化的向往。
  • 夜景:代表孤独与寂寞的环境。
  • 清风:带来古典美感,传达一种清新与淡雅。
  • 凉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冷却。
  • 筵上客:象征交际中的孤独与无法沟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关西曲”指的是哪种文化的歌曲?

    • A. 东南亚
    • B. 西域
    • C. 中原
    • D. 南方
  2. 诗人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期待
  3. “凉月沉”象征着什么?

    • A. 欢乐
    • B. 时间的流逝
    • C. 新开始
    • D.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王贞白的《歌》相比,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现了孤独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哲理思考。两首诗虽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人生的思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贞白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