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

时间: 2025-01-10 22:25:24

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

四皓卧云处,千秋叠藓生。

昼烧笼涧黑,残雪隔林明。

我待酬恩了,来听水石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
四皓卧云处,千秋叠藓生。
昼烧笼涧黑,残雪隔林明。
我待酬恩了,来听水石声。

白话文翻译:

商山是一条追求名利的道路,连夜里也有人在这里行走。四皓像云一样卧在此处,经历千秋岁月的苔藓在这里生长。白天,阳光照耀下的涧水显得黑暗,残雪在树林间显得明亮。我等待着报答恩情的时刻,来听水和石头的声音。

注释:

  • 商山:指商山,古时指代追求名利之地。
  • 四皓:指四位隐士,寓意高洁的人士。
  • 笼涧黑:形容光照下的涧水呈现黑暗。
  • 残雪:指尚未融化的雪,常暗示冬去春来。
  • 水石声:指水流与石头碰撞所发出的声音,象征自然之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工于诗词,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贞白隐居时,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远离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商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开头的“商山名利路”便点明了主题,商山象征着人们追逐名利的道路,而“夜亦有人行”则隐含了对这种追逐的无奈与质疑。接下来的句子中提到的“四皓卧云处”,则通过隐士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千秋叠藓生”描绘了自然的悠久与生命的延续,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世的变迁。

“昼烧笼涧黑,残雪隔林明”呈现了日夜的对比,白天的光线与黑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最后一句“我待酬恩了,来听水石声”则流露出一种平和的心境,他期待着酬报恩情的时刻,倾听自然的声音,表现出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带有一种浓厚的哲理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商山名利路:引入主题,暗示世俗的名利追逐。
  2. 夜亦有人行:说明即使在夜晚,仍有人为了名利而奔波,反映了人们无休止的追求。
  3. 四皓卧云处:提到隐士,象征着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
  4. 千秋叠藓生:展示自然的生命力与时间的悠久,暗示人生的短暂与历史的长河。
  5. 昼烧笼涧黑:通过光影对比,描绘出涧水在光照下的黑暗,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
  6. 残雪隔林明:残雪与树林的对照,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冬天的结束。
  7. 我待酬恩了:表达诗人对恩情的期待,带有一丝温情。
  8. 来听水石声:以自然声音结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如“昼烧”和“残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商山象征名利,四皓象征隐士,赋予了诗意深远的内涵。
  • 拟人:水石声的描写,使自然更具生动性和灵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商山:象征名利与世俗生活。
  • 四皓:隐士,代表高洁与归隐。
  • 残雪:象征冬去春来,生机的延续。
  • 水石声:自然的声音,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商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名利
    • C. 隐士
    • D. 死亡
  2. “四皓卧云处”中的“四皓”指的是?

    • A. 四个隐士
    • B. 四季
    • C. 四个朋友
    • D. 四个春天
  3. 诗中“残雪隔林明”意指什么?

    • A. 春天即将来临
    • B. 夏天的光辉
    • C. 秋天的肃杀
    • D. 冬天的严寒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可以将《商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多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而王贞白的《商山》则更注重对名利的反思与个人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贞白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