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只领千馀骑,长驱碛邑间。
云州多警急,雪夜度关山。
石响铃声远,天寒弓力悭。
秦楼休怅望,不日凯歌还。
白话文翻译:
我只带着千余骑兵,长驱直入盐碱地之间。
云州的情况紧急,雪夜里我正穿越关山。
石头撞击发出远远的铃声,天寒地冻弓的力量也减弱。
在秦楼上不禁怅然望去,不久将会凯旋归来。
注释:
- 只领:只带领。
- 千馀骑:指千余名骑兵。
- 碛邑:碛,盐碱地;邑,城市或小镇。
- 云州:古地名,指云州地区。
- 警急:紧急的情况。
- 雪夜:雪天的夜晚。
- 度关山:跨越关山。
- 石响铃声远:石头撞击发出的声响远远传来。
- 天寒:天气寒冷。
- 弓力悭:弓的力量受限,难以发力。
- 秦楼:指秦地的高楼,象征着故土。
- 凯歌:胜利的歌声,指胜利归来。
典故解析:
“秦楼”常用来指代与故乡、思念相关的情感,代表着对家乡的眷恋与期待。“凯歌”则是古代战争胜利后所唱的歌,象征着胜利的希望和信念。诗中提到的“雪夜度关山”暗示了在艰难困苦中前行的意志和毅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贞白,字季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著称,诗风雄浑豪放,常反映出征战的艰辛与故土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诗人可能身处战乱之中,表达了对士兵征战艰苦生活的真实感受,以及对胜利归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度关山》是一首反映战争与思乡情怀的古诗,诗人在战场上奔波,面对严酷的环境,表现出一种坚毅不拔的精神。开篇“只领千馀骑,长驱碛邑间”描绘了诗人带领士兵挺进敌境的场景,展现出将士们的勇敢与决心。随着“云州多警急”,诗人意识到战斗的紧迫感,情绪逐渐沉重。
在描写雪夜穿越关山的过程中,诗人用“石响铃声远,天寒弓力悭”表现了战斗环境的艰苦,寒冷的天气让弓箭的力量受到限制,暗示了士兵们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然而,尽管环境恶劣,诗人依然对胜利充满期待,最后一句“秦楼休怅望,不日凯歌还”道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归来的期盼,情感深沉而富有力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畏,还流露出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只领千馀骑”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与责任。
- “长驱碛邑间”描绘出行军的决心和迅速。
- “云州多警急”突显战争的紧迫性。
- “雪夜度关山”营造出艰苦的环境氛围。
- “石响铃声远”象征着战斗的回响与不安。
- “天寒弓力悭”表现出自然环境对战斗的影响。
- “秦楼休怅望”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惆怅。
- “不日凯歌还”表达出对胜利归来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石响铃声远,天寒弓力悭”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铃声”象征战斗的激烈与远离。
- 拟人:天寒似乎在阻碍士兵的进程,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
-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战争的艰苦与士兵的坚韧,同时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与胜利的渴望,体现了唐代士人的豪情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关山”:象征着险阻与挑战,代表着士兵们需要克服的困难。
- “雪夜”:描绘出严酷的自然环境,增强了诗的紧迫感与寒冷氛围。
- “秦楼”:象征故乡,表现出对家乡的眷念与归属感。
- “凯歌”:象征着胜利与希望,预示着不久将来的成功归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州”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关中
- B. 云南
- C. 河北
- D. 四川
-
“天寒弓力悭”中的“悭”字意为:
- A. 贫乏
- B. 冷淡
- C. 感到困难
- D. 受限制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在诗中的哪个句子体现得最为明显?
- A. 只领千馀骑
- B. 秦楼休怅望
- C. 不日凯歌还
- D. 云州多警急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风光,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而王贞白的《度关山》则更专注于战斗与思乡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不同的抒情角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贞白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