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时间: 2025-01-25 23:00: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路难,空长叹。河北秋风八月寒。蓟门烟树何迷漫。征衣密缝慈母线,天涯鸿雁孤飞倦。不见齐州九点烟痕青,但见济水七分清泠泠。凿石蓄潴济漕运,河为控制波为渟。奈何水势建瓴下,淮黄交汇如沧溟。天吴夜舞老蛟泣,蜃楼杂沓飞涛腥。嗟余鼓枻苦行役,长波乃遇石尤逆。金堤溃决若瓠子,八十三丈涛头碧。转篷捩舵舟不前,十里五里日向夕。舟子饥呼邪许声,一唱百和凄以清。安得长房缩地术,过此八闸奔流疾。
白话文翻译
行路艰难,令人长叹。河北的秋风在八月里已经很寒冷。蓟门的烟树是多么迷蒙。征衣上缝着母亲的线,天涯的鸿雁孤独而疲倦地飞翔。我看不见齐州那九点青烟,只见济水清澈如泠泠的泉水。为济漕而凿石蓄水,河流控制着波浪的流向。然而水势如同倾斜的瓢,淮河与黄河交汇如同沧海。夜晚天吴在舞动,老蛟在哭泣,蜃楼杂乱,飞涛带着腥味。叹息我在苦苦行船,长波遇到石头更为逆流。金堤崩溃如瓠子,八十三丈的涛头是碧绿的。转动帆舵,船却无法前进,十里、五里,日落西山。舟子饥饿地呼喊,声音一唱百和,凄凉而清晰。怎样才能缩地成寸,迅速渡过这八道急流?
注释
- 行路难: 指行路的艰难。
- 河北: 指中国河北地区,特指在秋天的寒风。
- 蓟门: 古地名,位于今北京市周边。
- 征衣: 指征战的衣服。
- 天涯鸿雁: 比喻远离家乡的游子。
- 济水: 指山东济南的水域。
- 建瓴: 比喻水势非常急迫。
- 天吴: 传说中的神灵,常与风雨相关。
- 长波: 指长浪,形容波浪的高度和势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寿麟,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文人熏陶,后游历四方,作品多以山水、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游历途中,感受到自然与人力的对抗,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与行路艰难的感慨。
诗歌鉴赏
《行路难》通过描绘行路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以“行路难,空长叹”引入,表现了行路者的无奈与困惑。诗中描绘的河北秋风、蓟门烟树,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接着,通过对水流汹涌、舟行艰难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对峙,以及无力改变的苦楚。
诗人将个人的艰难与自然的雄伟结合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奈何水势建瓴下,淮黄交汇如沧溟”,这句描绘了水流的险恶,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最后,诗人以“安得长房缩地术”提出希望,渴望能够快速渡过难关,展现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对困境的挣扎。
整首诗不仅是对行路之难的叹息,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路难,空长叹”:行路的艰难让人感到无奈与叹息。
- “河北秋风八月寒”:描绘了秋天的寒冷,环境的恶劣。
- “征衣密缝慈母线”:征衣上缝着母亲的线,表达思乡之情。
- “天涯鸿雁孤飞倦”:比喻游子的孤独与疲倦。
- “不见齐州九点烟痕青”:看不见远方的烟火,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势比作倾斜的瓢,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如鸿雁、蛟龙)以人类情感,增强共鸣。
- 对仗:如“舟子饥呼邪许声,一唱百和凄以清”,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行路的艰辛,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索与感悟,反映了人在困境中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游子,表达孤独与思乡。
- 烟树: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象征记忆与往事。
- 波浪:象征生活中的波折与困难。
- 八闸:象征阻碍,体现人生路途的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北秋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寒冷
- C. 舒适
-
“安得长房缩地术”中的“长房”指的是什么?
- A. 地方
- B. 术法
- C. 船只
-
诗中描绘的水势如何?
- A. 平静
- B. 汹涌
- C. 没有描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行路难》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翁寿麟的《行路难》均表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而后者则集中于个人的行路艰难。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