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三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37: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殿内一处起金房,并胜馀人白玉堂。珊瑚挂镜临网户,芙蓉作帐照雕梁。房栊宛转垂翠幕,佳丽逶迤隐珠箔。风前花管飏难留,舞处花钿低不落。阳台通梦太非真,洛浦凌波复不新。曲中唯闻张女调,定有同姓可怜人。但愿私情赐斜领,不愿傍人相比并。妾门逢春自可荣,君面未秋何意冷。
白话文翻译:
宫殿内有一处金碧辉煌的房间,比其他人的白玉堂更为华丽。珊瑚挂成的镜子对着精美的窗户,芙蓉花制成的帐幕映照着雕刻精美的梁柱。房间的窗帘曲折地垂下翠绿色的帷幕,美丽的女子们隐约在珠帘之后。风中飘扬的花管难以留住,舞蹈中低垂的花钿却不易落下。梦中的阳台相会太过虚幻,洛水边的凌波步履也不再新鲜。曲中只听到张女的调子,必定有同姓的可怜人。只希望私下的情感能得到斜领的赐予,不愿与他人相比较。妾门逢春自然会繁荣,君面未到秋天为何如此冷漠。
注释:
- 金房:指装饰华丽的房间。
- 白玉堂:比喻华丽的居所。
- 珊瑚挂镜:用珊瑚装饰的镜子。
- 网户:指装饰有网状图案的窗户。
- 芙蓉作帐:用芙蓉花图案的帐幕。
- 雕梁:雕刻精美的梁柱。
- 房栊:房间的窗户。
- 翠幕:绿色的帷幕。
- 佳丽:美丽的女子。
- 珠箔:用珠子装饰的帘幕。
- 花管:指乐器。
- 花钿:女子头上的装饰品。
- 阳台通梦:指梦中相会,典出宋玉《高唐赋》。
- 洛浦凌波:指洛水边的美丽女子,典出曹植《洛神赋》。
- 张女调:指张女的音乐或歌声。
- 斜领:指私下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江总,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宫廷生活和情感。这首诗描绘了宫廷内的华丽景象和女子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宫廷内华丽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情感的渴望。诗中“金房”、“白玉堂”、“珊瑚挂镜”、“芙蓉作帐”等词藻华丽,形象生动,体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同时,诗中的“阳台通梦”、“洛浦凌波”等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私情的渴望,不愿与他人相比较,体现了对真挚情感的追求。
诗词解析:
- “殿内一处起金房,并胜馀人白玉堂。”:描绘了宫殿内一处特别华丽的房间,比其他人的居所更为出色。
- “珊瑚挂镜临网户,芙蓉作帐照雕梁。”:通过珊瑚挂镜和芙蓉作帐的描绘,展现了房间的精致和美丽。
- “房栊宛转垂翠幕,佳丽逶迤隐珠箔。”:描绘了房间的窗帘和隐约可见的美人,增添了神秘感。
- “风前花管飏难留,舞处花钿低不落。”:通过花管和花钿的描绘,展现了舞蹈的美丽和难以留住的瞬间。
- “阳台通梦太非真,洛浦凌波复不新。”:通过典故的使用,表达了梦中相会的虚幻和洛水边美丽女子的不再新鲜。
- “曲中唯闻张女调,定有同姓可怜人。”:通过张女调的提及,暗示了同姓的可怜人。
- “但愿私情赐斜领,不愿傍人相比并。”:表达了诗人对私情的渴望,不愿与他人相比较。
- “妾门逢春自可荣,君面未秋何意冷。”:通过春和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期待和对冷漠的疑惑。
意象分析:
- 金房、白玉堂:象征宫廷的华丽和奢华。
- 珊瑚挂镜、芙蓉作帐:象征房间的精致和美丽。
- 翠幕、珠箔:象征房间的神秘和美丽。
- 花管、花钿:象征舞蹈的美丽和难以留住的瞬间。
- 阳台通梦、洛浦凌波:象征梦中相会的虚幻和洛水边美丽女子的不再新鲜。
- 张女调:象征音乐的美丽和同姓的可怜人。
- 斜领:象征私情的渴望。
- 春、秋:象征情感的期待和对冷漠的疑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房”和“白玉堂”分别象征什么? A. 宫廷的华丽和奢华 B. 房间的精致和美丽 C. 舞蹈的美丽和难以留住的瞬间 D. 梦中相会的虚幻和洛水边美丽女子的不再新鲜
-
诗中“阳台通梦”和“洛浦凌波”分别出自哪些典故? A. 宋玉《高唐赋》和曹植《洛神赋》 B. 李白《将进酒》和杜甫《春望》 C. 苏轼《赤壁赋》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D. 王维《山居秋暝》和白居易《长恨歌》
-
诗中“张女调”暗示了什么? A. 音乐的美丽 B. 同姓的可怜人 C. 私情的渴望 D. 情感的期待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闺怨》:描绘了宫廷女子的情感和生活。
- 杜牧《秋夕》:通过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清平调》:通过描绘宫廷的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作品,包括王昌龄、杜牧等人的诗作。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宋代词人的作品,包括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