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时间: 2025-01-27 04:21: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萼红
作者:厉鹗 〔清代〕
乍寒轻。被邻园翠羽,唤起爱山情。烟草残碑,风榛断笛,千载谁记经行。想春在楼痕几曲,破晓霁妆镜见飞英。欲雪消时,无人知处,峨髻青青。飘瞥少年前梦,便移舟弄水,有若平生。西塞鱼肥,东林酒熟,滋味何似浮名。待传与蘋香暖信,醉吟地常忆柳边城。回首家江非远,十四长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初寒时节,邻近的园子中的翠羽(指鸟类)唤起了诗人对山的喜爱之情。烟草和残碑影色模糊,风中传来的断笛声让人感慨,千年后又有谁记得这条游历的足迹。想起春天在楼台的痕迹,晨曦时分,妆镜中映出飞舞的花瓣。等到雪融化时,谁又知道那无人处的青翠山髻呢?飘忽的念头让我回忆起年轻时的梦境,便舍舟弄水,仿佛这一生都如此。西塞的鱼饱满,东林的酒香醇,滋味何曾比得上浮华的名声。期待能带去蘋香的温暖信笺,醉吟时常忆起柳边的城池。回首家乡的江水并不遥远,正是那十四个长亭。
注释
- 乍寒轻:初秋时节的寒意轻轻袭来。
- 翠羽:指鸟类,翠色的羽毛。
- 烟草残碑:烟草与残破的碑刻,暗示历史的沧桑。
- 千载谁记经行:千年之后,谁能记得这条游历之路。
- 峨髻青青:形容青翠的山头如同女子的发髻。
- 西塞鱼肥:指的是西塞山的鱼很肥美。
- 东林酒熟:指的是东林的酒已经酿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厉鹗(约1670-1742),字子翰,号白云,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蕴含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自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一萼红》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诗的开头便以“乍寒轻”引入,给人以季节转换的感觉,紧接着描绘了邻园中的翠羽,唤起了对山林的热爱。这种情感在整个诗中贯穿始终,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在意象的塑造上,诗人通过“烟草残碑”、“风榛断笛”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随后,诗人又通过“想春在楼痕几曲”、“破晓霁妆镜见飞英”的描绘,表现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在意象之间转换自如,情感细腻而深邃。诗人借助自然的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浮名的质疑与对真实情感的追求。最后一句“回首家江非远,十四长亭”再次将情感拉回到个人的经历与故乡,展现了对故土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寒轻:初秋的寒气微微袭来,暗示季节的变换。
- 被邻园翠羽,唤起爱山情:邻园中的鸟儿,激发了对山的热爱之情。
- 烟草残碑,风榛断笛:模糊的烟草与破旧的碑刻,夹杂着断续的笛声。
- 千载谁记经行:时间流逝,谁还会记得曾经的游历。
- 想春在楼痕几曲:春天的痕迹在楼阁上留下几许曲折的印记。
- 破晓霁妆镜见飞英:黎明时分,镜子中映出了飞舞的花瓣。
- 欲雪消时,无人知处,峨髻青青:雪融化的时候,青山依旧无人知晓。
- 飘瞥少年前梦:回忆起年轻时的梦境,飘忽不定。
- 便移舟弄水,有若平生:似乎这一生都在这水中徘徊。
- 西塞鱼肥,东林酒熟:西塞的鱼肉丰腴,东林的酒香醇。
- 滋味何似浮名:这些滋味难以与浮华的名声相比。
- 待传与蘋香暖信:期待能带去蘋香的温暖信笺。
- 醉吟地常忆柳边城:醉吟时常怀念柳边的城池。
- 回首家江非远,十四长亭:回首故乡的江水并不遥远,正是那十四个长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峨髻青青”比喻青山。
- 拟人:如“烟草残碑”赋予烟草与碑刻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西塞鱼肥,东林酒熟”,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对浮名的反思和对真实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羽: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烟草残碑: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无常。
- 飞英:象征着美好瞬间的流逝与珍贵。
- 峨髻: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乍寒轻”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开始?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西塞鱼肥”描述的是哪里的鱼?
A. 东林
B. 西塞
C. 南山
D. 北海 -
诗人对浮名的态度是?
A. 崇拜
B. 质疑
C. 无所谓
D. 否定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 柳宗元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江雪》与《一萼红》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但《江雪》更偏向孤独与沉思,而《一萼红》则更为细腻、温柔,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论》 - 研究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的专著。
- 《古诗词赏析》 - 关于古诗词的分析与鉴赏的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