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新竹》

时间: 2024-09-19 21:14:44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湖新竹
作者:陆游 〔宋代〕

插棘编篱谨护持,
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
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
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
枕簟仍教到处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湖新栽竹子的景象。竹子用刺篱小心地保护着,映衬着水面上的涟漪,显得寒碧而清新。清风拂过大地,秋天似乎已经提前到来,烈日高悬,正午的炎热让人不觉。解开竹子的箨时,耳边传来竹叶的沙沙声,初放的竹芽显得稀疏而生机勃勃。在官府闲暇之时,我想常来这里游玩,随意地枕着竹席,享受这份宁静。

注释

  • 插棘:用荆棘编成的篱笆,表示保护竹子。
  • 寒碧:形容竹子的颜色,清新而冷冽。
  • 涟漪:水面上轻微的波纹。
  • 掠地:轻轻吹过地面,形容风的轻柔。
  • 解箨:解开竹子的外皮,表示春天的到来。
  • 簌簌:形容声音,竹叶在风中轻轻摇动。
  • 枕簟:用竹席作枕,形容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建立初期的动荡,致力于抗金复国,作品深刻反映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官场上逐渐淡出,选择在东湖附近的竹林中隐居,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诗中描写的竹林和湖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东湖新竹》通过对东湖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插棘编篱谨护持”一句,首先引入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竹子本身象征着坚韧与生机,而刺篱则显示出保护的细心与温情。接下来的“寒碧映涟漪”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在水面上的倒影,表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这两句则对比了秋的清凉与夏的炎热,展现了自然的变迁。诗人通过对天气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愉悦的心情,仿佛在静静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最后几句“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期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安逸时光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插棘编篱谨护持:用荆棘编成篱笆,小心翼翼地保护竹子。
    2. 养成寒碧映涟漪:竹子生长成寒冷而青翠的色泽,映射在水面上形成涟漪。
    3. 清风掠地秋先到:清风轻轻吹过大地,似乎秋天已经来到。
    4. 赤日行天午不知:烈日高悬,正午的时间仿佛被忽视了。
    5. 解箨时闻声簌簌:解开竹子的外皮时,听到竹叶沙沙作响。
    6. 放梢初见叶离离:竹芽初生,竹叶稀疏地展开。
    7. 官闲我欲频来此:在官场上闲暇时,我想常常来这里。
    8. 枕簟仍教到处随:用竹席作枕,随意地享受这份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与水面涟漪相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竹叶以声音,使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如“清风掠地”和“赤日行天”,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坚韧与生机,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湖水:象征宁静与悠闲,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清风:代表着自然的轻柔与舒适,带来秋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什么编成竹子的篱笆?

    • A. 荆棘
    • B. 柳条
    • C. 竹子
    • D. 木头
  2. 诗人想在闲暇时做什么?

    • A. 游泳
    • B. 读书
    • C. 常来东湖
    • D. 赶集
  3. "寒碧映涟漪"中的"寒碧"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的颜色
    • B. 水的冷暖
    • C. 秋天的气息
    • D. 风的感觉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东湖新竹》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闲适,但陆游更强调竹子的生机与人对自然的依赖,而王维则更注重山水之间的孤寂与诗意。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