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郎中知商州》
时间: 2025-01-11 10:16:4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宋郎中知商州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商於六百里,太守二千石。
地广任亦重,车建旗仍赤。
尝闻四老人,采芝留旧迹。
古庙藏空山,曾无汉羽翼。
其事有图画,家传多典籍。
愿君为政闲,案览知畴昔。
白话文翻译:
商州有六百里,太守的俸禄是二千石。
土地广阔,权力也很重要,车子上建有红色的旗帜。
我曾听说四位老人,在这里采芝留下了旧日的足迹。
古庙里藏在空山深处,曾经没有汉朝的羽翼。
这些事情有图画记载,家中传承了许多典籍。
愿你在政务上能悠闲自得,翻阅这些书籍了解往昔的事迹。
注释:
- 商於: 商州,地名。
- 二千石: 古代官员的俸禄单位,表示太守的高官厚禄。
- 任亦重: 权力和责任都很重大。
- 车建旗仍赤: 车上立有红色的旗帜,象征威严。
- 采芝: 传说中的采药人,象征着古代的隐士文化。
- 无汉羽翼: 指古庙在汉朝时没有受到重视。
- 图画、典籍: 记录历史的文献和图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石,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吏,诗风清新,重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体现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是在梅尧臣送别宋郎中赴商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和对商州的美好期望。诗中不仅对商州的景致进行了描绘,还提到古老的历史与文化,显示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宋郎中知商州》是一首抒发朋友之情的送别诗,通过描绘商州的地理与人文,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期许与鼓励。诗的开头以“商於六百里”引入,直接呈现出商州的广阔与丰饶,接着提到太守的高俸禄,潜在地暗示着政治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尝闻四老人,采芝留旧迹”不仅让人感受到商州的历史厚重,还引起了对古代隐士精神的思考,这种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现实的反思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通过描绘古庙和典籍等文化符号,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深邃感。最后的祝愿“愿君为政闲,案览知畴昔”更是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对历史的敬仰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梅尧臣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彰显了对商州文化的珍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商於六百里:引入商州的地理位置,暗示其广阔。
- 太守二千石:说明太守的高位与俸禄,突出权力的重要性。
- 地广任亦重:强调土地的丰饶与责任的重大。
- 车建旗仍赤:描绘官员出行的威严,象征权力的象征。
- 尝闻四老人:引入历史人物,展示地方的文化遗产。
- 采芝留旧迹:传达对古代隐士精神的向往与尊重。
- 古庙藏空山:表现古庙的神秘与历史的悠久。
- 曾无汉羽翼:暗示历史上商州的孤立,渴望被重视。
- 其事有图画:表明历史的记载与传承。
- 家传多典籍:强调家族文化的积淀与重视。
- 愿君为政闲: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期望其政务轻松。
- 案览知畴昔:希望友人能了解历史,明白过去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如“地广任亦重,车建旗仍赤”。
- 比喻: 用“采芝”比喻隐士,象征着对自然与古文化的追求。
- 意象: 古庙、历史典籍等意象丰富,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人文关怀与政治理想的结合。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借助商州的历史与文化,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美好治理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商州: 象征着广阔的土地与历史的厚重。
- 古庙: 代表着文化的积淀与传统的延续。
- 四老人: 隐士的象征,体现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典籍: 象征着知识与历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商州的地理面积有多大?
- A. 三百里
- B. 六百里
- C. 九百里
- D. 一千里
-
诗中提到的太守的俸禄是多少石?
- A. 一千石
- B. 二千石
- C. 三千石
- D. 四千石
-
诗中提到的四老人是指?
- A. 政治家
- B. 隐士
- C. 农民
- D. 商人
答案:
- B. 六百里
- B. 二千石
- B. 隐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送宋郎中知商州》均体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但杜甫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亡,梅尧臣则侧重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友谊的珍视。
粗略解读:
杜甫通过个人情感反映国家命运,而梅尧臣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对友人的期望,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