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致斋答韩舍人简》

时间: 2025-01-11 08:08:56

斋舍隔墙东,萧萧槐树风。

声颜虽不接,翰墨遽能通。

未说凉堪饮,唯愁赋少工。

此焉知素拙,试与问杨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庙致斋答韩舍人简
梅尧臣

斋舍隔墙东,萧萧槐树风。
声颜虽不接,翰墨遽能通。
未说凉堪饮,唯愁赋少工。
此焉知素拙,试与问杨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斋舍中思念友人的情景。斋舍的墙壁隔开了我们,东边的槐树随风摇曳。虽然我们面容无法相见,但书信的往来却能打破空间的阻隔。未曾提到这凉爽的饮品,心中只是为我的诗作不够工整而感到忧愁。在这里,怎能知道我的拙劣,试着去询问杨雄吧。

注释

  • 斋舍:指简陋的居所或书斋。
  • 萧萧:形容风声和树叶的声音,带有一种清冷的意境。
  • 翰墨:指书信和笔墨,象征文字交流。
  • 凉堪饮:指适合饮用的凉爽饮品。
  • 赋少工:指诗作技艺不精,表达了自谦的态度。
  • 素拙:指平素的拙劣,表示谦逊。
  • 杨雄:古代著名诗人,代表了诗歌的高水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梅尧臣与苏轼、黄庭坚等同为“江西诗派”的代表,致力于探索诗歌的艺术性。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梅尧臣在太庙的斋舍,时值秋季。此时,他与好友韩舍人(韩愈)虽因距离而隔阂,但心灵的交流通过文字得以保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诗作水平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诗人处于斋舍中的孤独与思绪。通过“斋舍隔墙东,萧萧槐树风”的描写,诗人营造了一个清冷而又寂静的环境,映射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尽管面临这种隔阂,诗人在“声颜虽不接,翰墨遽能通”中找到了慰藉。文字的力量让他与友人心灵相通,显示了文学交流的无形魅力。

接下来的“未说凉堪饮,唯愁赋少工”则表现出诗人对创作的自我反思和谦逊态度。诗人没有提到饮品的凉爽,却因对自己诗作技艺不足而感到忧愁。这不仅反映了他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也展现了他内心的脆弱和对友人交流的渴望。

最后一句“此焉知素拙,试与问杨雄”则是对自己创作水平的谦逊表达,同时提及杨雄这一历史诗人,暗示了他对高水平诗歌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蕴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自我艺术追求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斋舍隔墙东:描绘出清幽的居住环境,隔墙而居,暗示着与友人之间的距离。
  2. 萧萧槐树风: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心境,槐树的风声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3. 声颜虽不接:强调两人无法见面,但心灵的交流仍然存在。
  4. 翰墨遽能通:文字能迅速打破距离的限制,表达了文学交流的力量。
  5. 未说凉堪饮:未提及饮品的清凉,转而表达对创作的关注。
  6. 唯愁赋少工:表达了对自己创作水平的自谦,显示出内心的挣扎。
  7. 此焉知素拙:反思自我,感慨自己的诗才不足。
  8. 试与问杨雄:以杨雄为例,展示对高水平诗歌的向往和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声颜虽不接,翰墨遽能通”,通过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槐树风声的描写,使自然景物具有了情感的表现。
  • 象征:槐树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自我创作的反思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情感真挚,意蕴深远,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心灵的交流和对诗歌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斋舍:象征清静的环境,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槐树:象征孤独与思念,风声传递出诗人的情感。
  • 翰墨:象征文字的交流与精神的沟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树木是什么?
    A. 松树
    B. 槐树
    C. 柳树
    D. 桃树

  2. 诗人对自己的诗作有何评价?
    A. 赞美
    B. 自谦
    C. 不在意
    D. 称奇

  3. 杨雄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朋友
    B. 诗歌的高水平
    C. 孤独
    D.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描绘了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太庙致斋答韩舍人简》在情感表达上均有思念之情,但李白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梅尧臣则强调与友人的精神交流。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选》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