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得菖蒲》

时间: 2025-01-22 01:19:47

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

我焉能免俗,三揖向樽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樽壶。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得到菖蒲,胜过整天的空虚。我又怎能摆脱世俗的束缚,三次向酒壶行礼。

注释:

  • 薄暮:指黄昏,光线渐暗的时分。
  • 菖蒲: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具有驱邪避害的功效,常用作插饰。
  • :仍然,还是。
  • 竟日:整天,整个白天。
  • :没有,空虚。
  • :怎样,如何。
  • 免俗:逃脱世俗的约束。
  • 三揖:三次行礼,表示对酒的尊重。
  • 樽壶:酒壶,盛酒的器具。

典故解析:

菖蒲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吉祥的植物,尤其是在端午节被广泛使用,象征着驱邪避灾。诗中提到的“三揖”代表对酒的礼敬,反映了古人重视礼仪的文化传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梅尧臣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反思。

诗歌鉴赏:

《晚得菖蒲》以清新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世俗的无奈。开头的“薄暮得菖蒲”,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黄昏时分,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简单。作者在此时得到了菖蒲,感受到一种微妙的满足,尽管“犹胜竟日无”的感叹中流露出对整日虚无的反思。这种情感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具有共鸣,很多人都在追求物质享受中迷失了自我,反而在简单的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后面的“我焉能免俗,三揖向樽壶”则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尽管他努力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但最终仍然屈服于社会的礼仪和习俗。这种矛盾的心情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既渴望清净又无法逃避的挣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薄暮得菖蒲:在黄昏时分得到菖蒲,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犹胜竟日无: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刻,感受到的满足也胜过整天的空虚。
    3. 我焉能免俗:表达作者对世俗束缚难以逃脱的无奈。
    4. 三揖向樽壶:行礼向酒壶,强调对酒文化的尊重,也暗示着作者在世俗生活中的妥协。
  •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一句与第二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得菖蒲”比作一种内心的满足感,表现出简单生活的美好。
  • 主题思想:反映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无奈,表达了在复杂的人生中寻求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薄暮:象征着宁静、结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菖蒲:象征着吉祥与平安,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樽壶:象征饮酒的文化,表现社交礼仪的重视。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 A. 荷花
      • B. 菖蒲
      • C. 玫瑰
    2. 诗中“犹胜竟日无”的意思是?
      • A. 胜过整天的空虚
      • B. 胜过夜晚的安静
      • C. 胜过一年四季
    3. “三揖向樽壶”表达的是哪种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饮酒》陶渊明
  •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了思乡之情。
    • 《饮酒》:则着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酒的热爱,体现出一种更为洒脱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梅尧臣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