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燕台怀古》

时间: 2025-01-11 02:15:38

陟身千仞览遐荒,往古遗踪事缈茫。

燕市几曾收骏骨,召南何处觅甘棠。

云来西北连阴岳,雁过高空带晓霜。

我但呼朋谋醉饱,黄花白酒蟹盈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燕台怀古
作者: 戴亨 〔清代〕

陟身千仞览遐荒,
往古遗踪事缈茫。
燕市几曾收骏骨,
召南何处觅甘棠。
云来西北连阴岳,
雁过高空带晓霜。
我但呼朋谋醉饱,
黄花白酒蟹盈匡。


白话文翻译:

登上高峰,俯瞰遥远的荒野,
往昔的遗迹让人感到渺茫无踪。
燕市几时能再收集英雄的遗骨,
召南的甘棠又在哪里寻找?
西北方向的云彩连绵着阴岳,
高空飞过的大雁带着晨霜的气息。
我只想呼朋引伴,畅饮尽兴,
黄花酒、白酒和满桌的螃蟹。


注释:

字词注释:

  • 陟身:登高。
  • 千仞:形容非常高的山。
  • :观看、俯瞰。
  • 遐荒:遥远的荒野。
  • 骏骨:英雄的遗骨。
  • 召南:古地名,指召南地区。
  • 甘棠:一种树木,象征美好的事物。
  • 阴岳:多云的高山。
  • 晓霜:清晨时的霜。
  • 盈匡:盛满的器皿。

典故解析:

  • 燕市:古代燕国的集市,象征着繁华与历史。
  • 召南:出自《诗经》,代表美好的地方和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亨,清代诗人,以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善于描写自然与人情。他的作品多涉猎历史与人文,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追怀。

创作背景:
《九日燕台怀古》创作于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怀古,抒发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感慨。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诗中体现了这一传统。


诗歌鉴赏:

《九日燕台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浓厚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历史遗迹与当前的生活情态相结合,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开篇“陟身千仞览遐荒”,诗人展现了他登高望远的壮志,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的渺茫感。接着,诗人提到燕市的“骏骨”,表明对历史英雄的怀念,表达出一种对历史遗存的叹息与渴望。

“召南何处觅甘棠”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对失去的感伤。云来阴岳和雁过高空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孤寂的自然景象,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最后,诗人转向现实,呼朋引伴,畅饮尽兴,体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黄花白酒、蟹盈匡的描绘,传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享受,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在悲伤与欢愉之间摇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陟身千仞览遐荒”:登高望远,心中感慨万千,眼前是广袤的荒野。
  2. “往古遗踪事缈茫”:对历史的追忆如烟云般模糊不清。
  3. “燕市几曾收骏骨”:燕市虽繁华,却难以再见英雄的遗骨。
  4. “召南何处觅甘棠”: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令人失落。
  5. “云来西北连阴岳”:自然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孤寂与苍凉。
  6. “雁过高空带晓霜”:高飞的大雁带来清晨的寒意,暗示时光流逝。
  7. “我但呼朋谋醉饱”:对现实生活的享受,寻找知己。
  8. “黄花白酒蟹盈匡”:描绘出丰盛的宴席,寓意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反映内心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雁”、“黄花”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谊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峰:象征志向与追求。
  • 荒野:体现历史的苍凉与渺茫。
  • 骏骨:英雄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 甘棠:美好的象征,代表着追寻与希望。
  • :象征自由与时光的流逝。
  • 黄花白酒:象征生活的丰盈与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市”象征什么? A. 繁华与历史
    B. 乡村生活
    C. 自然风光

  2. “召南何处觅甘棠”中的“甘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美食
    B. 一种树木
    C. 一种饮品

  3. 诗人最后选择如何度过重阳节? A. 独自思考
    B. 享受美食与饮酒
    C. 追忆历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戴亨的《九日燕台怀古》更多地关注历史的渺茫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寻,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情的表达。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注释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