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诗》
时间: 2025-01-25 23:32: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旌门临古堞,徼道度深隍。月冷疑秋夜,山寒落夏霜。遥空澄暮色,清景散余光。笳声喧陇水,鼓曲噪渔阳。沉郁兴神思,眺听发天章。嵩岱终难学,丘陵徒自强。
白话文翻译:
军旗门临靠着古老的城墙,巡逻的小道穿过深邃的沟壑。月光冷冽,仿佛秋夜;山间寒冷,似有夏日的霜降。远方的天空清澈,暮色中散布着余晖。笳声在陇水边喧闹,鼓曲在渔阳地区嘈杂。沉郁的心情激发了深邃的思绪,远望聆听,灵感如天赐之章。嵩山和泰山终究难以模仿,丘陵只能徒劳地自我强化。
注释:
- 旌门:军旗门,指军营的入口。
- 古堞:古老的城墙。
- 徼道:巡逻的小道。
- 深隍:深邃的沟壑。
- 笳声:古代军中乐器笳的声音。
- 陇水:地名,今甘肃一带。
- 鼓曲:鼓乐的曲调。
- 渔阳:地名,今河北一带。
- 沉郁:深沉忧郁。
- 天章:天赐的文章,指灵感。
- 嵩岱:嵩山和泰山,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二。
- 丘陵:低矮的山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道衡(540年-609年),字玄卿,南北朝时期北齐、北周、隋朝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是他在应诏时所作,反映了当时军乐的盛况和他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薛道衡在应诏时所作,描述了月夜下军乐的盛况,以及他对此景的深沉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军乐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军乐的盛况和诗人的深沉感慨。首两句通过对军营和巡逻小道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中间四句通过对月光和山色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郁。最后四句通过对笳声和鼓曲的描写,以及对嵩山和泰山的比喻,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应诏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旌门临古堞:军旗门临靠着古老的城墙,营造了一种庄严的氛围。
- 徼道度深隍:巡逻的小道穿过深邃的沟壑,增加了神秘感。
- 月冷疑秋夜:月光冷冽,仿佛秋夜,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山寒落夏霜:山间寒冷,似有夏日的霜降,加深了凄凉感。
- 遥空澄暮色:远方的天空清澈,暮色中散布着余晖,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清景散余光:清景中散布着余光,增加了美感。
- 笳声喧陇水:笳声在陇水边喧闹,增加了生动感。
- 鼓曲噪渔阳:鼓曲在渔阳地区嘈杂,增加了热闹感。
- 沉郁兴神思:沉郁的心情激发了深邃的思绪,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 眺听发天章:远望聆听,灵感如天赐之章,表达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嵩岱终难学:嵩山和泰山终究难以模仿,表达了诗人的自谦。
- 丘陵徒自强:丘陵只能徒劳地自我强化,表达了诗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冷疑秋夜”,将月光比作秋夜,增强了凄凉感。
- 拟人:如“山寒落夏霜”,将山寒拟人化,增加了生动感。
- 对仗:如“旌门临古堞,徼道度深隍”,对仗工整,增加了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军乐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军乐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旌门、古堞:军营的象征,营造了庄严的氛围。
- 徼道、深隍:巡逻的小道和深邃的沟壑,增加了神秘感。
- 月冷、山寒:月光和山色,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 笳声、鼓曲:军乐的象征,增加了生动感。
- 嵩岱、丘陵:嵩山和泰山,表达了诗人的自谦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旌门临古堞”中的“旌门”指的是什么? A. 军旗门 B. 城门 C. 宫门 D. 庙门 答案:A
-
诗中“月冷疑秋夜”中的“疑”字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怀疑 B. 仿佛 C. 确定 D. 不确定 答案:B
-
诗中“笳声喧陇水”中的“笳声”指的是什么? A. 鼓声 B. 笛声 C. 笳的声音 D. 琴声 答案:C
-
诗中“嵩岱终难学”中的“嵩岱”指的是什么? A. 嵩山和泰山 B. 嵩山和华山 C. 泰山和华山 D. 嵩山和衡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写军旅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薛道衡《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诗》:两者都描写军旅生活,但王昌龄的诗更加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而薛道衡的诗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军旅生活的诗作。
- 《薛道衡诗集》:收录了薛道衡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