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子尊赴衡阳丞》

时间: 2025-01-27 03:28:39

王郎妙人物,独步向江东。

昔尉既不醉,今丞宁肯聋。

相依唇齿国,忽去马牛风。

清绝官曹外,何年著我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子尊赴衡阳丞 赵蕃 〔宋代〕

王郎妙人物,独步向江东。 昔尉既不醉,今丞宁肯聋。 相依唇齿国,忽去马牛风。 清绝官曹外,何年著我同。

白话文翻译:

王郎是一位杰出的人物,独自在江东地区享有盛名。 过去担任尉官时未曾醉酒,如今担任丞官难道会变得耳聋吗? 我们相互依存,如同唇齿相依的国家,突然间却像马牛一样分道扬镳。 在那清静绝伦的官府之外,不知何时才能再次与你同在。

注释:

  • 王郎:指王子尊,诗中的主人公。
  • 妙人物:杰出的人物。
  • 独步:独自领先,无人能及。
  • 江东:古代地理区域名,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 尉:古代官名,掌管军事或治安。
  • 丞:古代官名,辅助县令的官员。
  • 唇齿国:比喻关系密切的国家或人。
  • 马牛风:比喻彼此无关,各不相干。
  • 清绝:极其清静,绝无仅有。
  • 官曹:官府,官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是赵蕃为送别友人王子尊赴任衡阳丞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赵蕃与王子尊关系密切,王子尊被任命为衡阳丞,赵蕃作此诗以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殷切期待。首联赞扬王子尊的杰出才能,颔联通过“昔尉既不醉,今丞宁肯聋”的对比,暗示友人无论在何种职位上都能保持清醒和明智。颈联用“唇齿国”和“马牛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两人关系的紧密和突然的分离。尾联则以“清绝官曹外”的清静之地,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送别诗的典型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郎妙人物,独步向江东。” —— 赞扬王子尊的杰出才能,独自在江东地区享有盛名。
  2. “昔尉既不醉,今丞宁肯聋。” —— 通过对比,暗示友人无论在何种职位上都能保持清醒和明智。
  3. “相依唇齿国,忽去马牛风。” —— 用“唇齿国”和“马牛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两人关系的紧密和突然的分离。
  4. “清绝官曹外,何年著我同。” —— 以“清绝官曹外”的清静之地,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尉既不醉,今丞宁肯聋”的对比,强调友人的一贯品质。
  • 比喻:使用“唇齿国”和“马牛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两人关系的紧密和突然的分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通过对比和比喻手法,诗人深情地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 “唇齿国”:比喻关系密切的国家或人,形象地表达了两人之间的紧密关系。
  • “马牛风”:比喻彼此无关,各不相干,形象地描绘了两人突然的分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王郎”指的是谁? A. 赵蕃 B. 王子尊 C. 其他 答案:B

  2. “昔尉既不醉,今丞宁肯聋”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比 C. 拟人 答案:B

  3. 诗中的“唇齿国”和“马牛风”分别比喻了什么? A. 关系密切和突然分离 B. 国家和国王 C. 朋友和敌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 李白《送友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赵蕃《送王子尊赴衡阳丞》:两者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多地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通过对比和比喻手法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