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董逃行》

时间: 2025-01-10 21:55:08

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

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和歌辞·董逃行
作者:张籍
洛阳城头火曈曈,
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
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食,
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
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白话文翻译

在洛阳城头,火光熊熊,
乱兵正在烧毁我们的皇宫。
宫城南面有座深山,
那里藏匿着许多老弱妇孺。
他们用重岩作为房屋,橡树的果实作为食物,
年轻的男子夜里出门打探消息。
听说官军还在掳掠百姓,
故乡如今却是归不得。
董逃啊,汉朝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太平?

注释

  • 曈曈:光明的样子,这里形容火光。
  • 宫城:皇宫的城墙。
  • 重岩:高大的岩石。
  • 丁男:年轻的男子。
  • 候消息:等待消息,打探情况。
  • 董逃行:表达对逃亡者的同情,感叹社会动乱和失去的安宁。

典故解析

"董逃行"是指在战乱中逃避的行为,反映了唐代的动荡局势。汉家指的是汉朝,表明对过去太平盛世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民生疾苦,作品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战乱带给百姓的苦痛和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董逃行》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火中人们的无奈与艰辛。诗的开头以“洛阳城头火曈曈”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到战乱的场景中,火光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眼前的景象,更引发对战乱带来的痛苦的联想。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宫城的破坏以及百姓的逃难,深山成为避难所,重岩和橡树则象征着生存的艰难。丁男夜行的描写则进一步展现了人们在战乱中的焦急和无助。

诗中反复提到的“归未得”,道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最后的“汉家几时重太平”则是对历史的感慨,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洛阳城头火曈曈:火光明亮,描绘出战斗的激烈场面。
  2. 乱兵烧我天子宫:乱军侵犯,皇宫沦陷,显示了国家的动荡。
  3. 宫城南面有深山:展示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深山是避难所。
  4. 尽将老幼藏其间:老弱妇孺在此躲避,反映出战乱的残酷。
  5. 重岩为屋橡为食:艰难的生活条件,生存的困境。
  6. 丁男夜行候消息:年轻男子出门探查,强调了人们对安全的渴望。
  7. 闻道官军犹掠人:信息的不安定,官军仍在掳掠。
  8. 旧里如今归未得:思乡之情,归乡的无望。
  9.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感叹动乱,呼唤和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火曈曈”形容战火,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如“重岩为屋橡为食”,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战乱中的人们,表达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折射出社会动荡带来的沉重影响。

意象分析

  • :象征战乱与破坏。
  • 深山:象征避难与生存的希望。
  • 老幼:象征无辜受害者。
  • 丁男:象征年轻的希望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岩”象征什么?
    A. 房屋
    B. 食物
    C. 战争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现状的无奈

  3. 诗中哪些人群在逃难?
    A. 官员
    B. 老幼妇孺
    C. 战士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张籍的《董逃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对百姓的影响,但张籍更侧重于逃难者的个人苦痛,而杜甫则展现了国家的衰落与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董逃行》的内容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