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文鼎》

时间: 2025-02-04 16:07:36

频年哭友不胜哀,不待年侵老自来。

未保此身长健在,与君茅屋卧苍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文鼎 赵蕃 〔宋代〕

频年哭友不胜哀,不待年侵老自来。 未保此身长健在,与君茅屋卧苍苔。

白话文翻译:

多年来频繁地为朋友哀悼,悲伤之情难以承受,不知不觉中,随着岁月的侵蚀,自己也步入了老年。 无法保证自己的身体永远健康,只希望能与你一起在茅屋中,躺在长满苍苔的地面上,度过余生。

注释:

  • 频年:多年以来。
  • 哭友:为朋友哀悼。
  • 不胜哀:难以承受的哀伤。
  • 不待年侵:不知不觉中岁月流逝。
  • 老自来:自然地步入老年。
  • 未保:无法保证。
  • 此身长健在:自己的身体永远健康。
  • 与君:与你。
  • 茅屋:简陋的房屋。
  • 卧苍苔:躺在长满苍苔的地面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哀文鼎》是赵蕃晚年之作,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晚年时期,经历了多次友人的离世后所作。诗中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首句“频年哭友不胜哀”直接点明了主题,多年的哀悼之情难以承受,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离世的深切悲痛。次句“不待年侵老自来”则进一步表达了岁月的无情,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步入了老年,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不言而喻。后两句“未保此身长健在,与君茅屋卧苍苔”则展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与友人一起在茅屋中度过余生,这种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频年哭友不胜哀”:直接表达了诗人多年来频繁为友人哀悼的情感,“不胜哀”强调了哀伤之深。
  • 次句“不待年侵老自来”:通过“不待年侵”表达了岁月的无情,“老自来”则暗示了生命的自然衰老。
  • 第三句“未保此身长健在”:“未保”表达了生命的不确定性,“此身长健在”则是对健康的一种期望。
  • 末句“与君茅屋卧苍苔”:通过“与君”表达了与友人共度余生的愿望,“茅屋卧苍苔”则描绘了一种简朴的生活场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频年哭友不胜哀”与“不待年侵老自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茅屋卧苍苔”通过具体的意象比喻了简朴的生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表达对逝去友人的哀思,诗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进而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茅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苍苔”:象征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频年哭友不胜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2. “不待年侵老自来”中的“不待”是什么意思? A. 不需要 B. 不等待 C. 不知不觉 D. 不愿意 答案:C

  3. 诗的末句“与君茅屋卧苍苔”表达了什么愿望? A. 追求奢华生活 B. 与友人共度余生 C. 远离尘世 D. 追求功名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梦李白二首》: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
  • 王维的《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哀文鼎》与杜甫的《梦李白二首》都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哀思,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