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知津》

时间: 2025-01-27 03:45:33

自耻偷闲作逸民。

晚来信步尚知津。

风扶江树花如塔,日下山坡石似鳞。

新句险,旧情温。

低吟酒气渐濡唇。

连宵明月能趋约,我未归来已到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耻偷闲作逸民。
晚来信步尚知津。
风扶江树花如塔,
日下山坡石似鳞。
新句险,旧情温。
低吟酒气渐濡唇。
连宵明月能趋约,
我未归来已到门。

白话文翻译:

我对自己有些羞愧,因为闲散而做了个悠闲的人。
傍晚时分,我悠然散步,心中依然懂得归路。
微风轻拂,江边的树花像高塔一样;
夕阳西下,山坡上的石头像鱼鳞般闪烁。
新作的诗句虽然有些艰险,旧时的情感却温暖如昔。
我低声吟唱,酒气渐渐浸润了我的唇齿。
明亮的月光连夜光临,
而我未归家,月光已经照到门口。

注释:

  • 自耻:自我羞愧,指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
  • 偷闲:指偷偷享受闲暇生活。
  • 逸民:生活悠闲的人。
  • 知津:指知道归路或港口,寓意懂得归家。
  • 风扶江树:风吹动江边的树木,营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如塔:形容花朵的高大与挺拔。
  • 似鳞:比喻石头的纹理像鱼鳞一样光滑。
  • 新句险:新作的诗句艰难。
  • 旧情温:旧时情感依然温暖。
  • 低吟:轻声吟诵。
  • 酒气:酒的香气。
  • 连宵:整夜不休。
  • 趋约:月光似乎在约我归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绮,生于当代,是一位颇具才情的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常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绮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之际,反映了他对闲暇生活的追求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鹧鸪天 知津》在诗歌的形式上运用了词牌“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深刻体验。诗的开头以“自耻偷闲”自谦,表达了对自己闲适生活的反思与不安。接着,诗人写道“晚来信步尚知津”,在悠闲的步行中,他依然铭记归路,传达出对归属感的珍视。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极为生动,风扶江树,花如塔,日下山坡,石似鳞,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新句险,旧情温”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新作的挑战与对旧情的依恋。在低吟酒气中,诗人似乎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在反思与追索。他在明月的陪伴下感受到孤独的归属,虽然未归家,月光却已经照亮了他的门前,象征着希望与归属感的永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耻偷闲作逸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闲散生活的不满与自责。
  2. 晚来信步尚知津:晚间散步,虽悠闲但仍心系归路。
  3. 风扶江树花如塔:描绘江边的树木与花朵,意境如画。
  4. 日下山坡石似鳞:夕阳下的山坡,石头如鱼鳞般闪烁,生动形象。
  5. 新句险,旧情温:新作艰难,旧情温暖,表现情感的对比。
  6. 低吟酒气渐濡唇:低声吟唱,酒意渐浓,感受生活的美好。
  7. 连宵明月能趋约:明月整夜陪伴,似乎在呼唤归来。
  8. 我未归来已到门:虽未归家,月光却已照亮归路,寓意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如塔”、“石似鳞”,形象生动。
  • 对仗:如“新句险,旧情温”,增强节奏感。
  • 拟人:月光“趋约”,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闲暇生活的反思与对归属感的渴望,同时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旧情的珍视,展现了一种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树: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美丽。
  • 花如塔:代表美好与希望。
  • 石似鳞:象征坚韧与生命的细腻。
  • 明月:寓意归属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自己闲散生活的态度是: A. 自豪
    B. 羞愧
    C. 满意

  2. 诗中“新句险,旧情温”表达了: A. 忘记过去
    B. 对新旧情感的对比
    C. 对未来的担忧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生活的反思与归属感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和黄绮的《鹧鸪天 知津》,均通过月光描绘出孤独与思考的情感,李白更侧重于对酒的畅快与对友人的追忆,而黄绮则强调了归属感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现代诗歌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