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

时间: 2025-01-27 03:34:26

生平曾不事悠悠,倏忽年华五十秋。

宦意文情俱淡泊,可怜浑似李蒙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平曾不事悠悠,倏忽年华五十秋。宦意文情俱淡泊,可怜浑似李蒙州。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一生从未追求过悠闲自在的生活,转眼间已经度过了五十个春秋。对于官场和文学的情感都已淡泊,可怜我现在的状态完全像李蒙州一样。

注释:

  • 生平:指作者的一生。
  •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 倏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五十秋:五十个秋天,即五十岁。
  • 宦意:对官场的兴趣和追求。
  • 文情:对文学的情感和热爱。
  • 淡泊:不追求名利,心境淡然。
  • 可怜:可叹,表示自怜。
  • 浑似:完全像。
  • 李蒙州: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具体身份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自己现在的状态与这位李蒙州相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文同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风格淡泊明志,不追求华丽辞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五十岁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官场和文学的淡泊态度。五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文同在此刻反思自己的一生,感慨时光流逝,对世俗的名利和文学的追求都已看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生平曾不事悠悠”和“倏忽年华五十秋”两句,文同表达了自己一生不追求悠闲自在,转眼间已到五十岁的感慨。后两句“宦意文情俱淡泊,可怜浑似李蒙州”则进一步表明了他对官场和文学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己现状的自怜。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展现了文同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平曾不事悠悠”:文同表明自己一生不追求悠闲自在的生活,显示出他的人生追求与众不同。
  • “倏忽年华五十秋”: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五十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宦意文情俱淡泊”:文同表示对官场和文学的情感都已淡泊,不再追求名利和文学上的成就。
  • “可怜浑似李蒙州”:文同自怜现在的状态完全像李蒙州一样,可能是在感慨自己与李蒙州有相似的境遇或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浑似李蒙州”,文同将自己与李蒙州进行比喻,表达了自己与李蒙州有相似的境遇或心境。
  • 对仗:诗中“宦意文情俱淡泊”一句,通过“宦意”与“文情”、“俱淡泊”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文同对人生、官场和文学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己现状的自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文同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与文同的人生追求形成对比。
  • “五十秋”:五十个秋天,象征着五十岁的人生阶段。
  • “淡泊”:不追求名利,心境淡然,是文同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同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什么的态度是淡泊的? A. 官场和文学 B. 家庭和友情 C. 财富和地位 D. 旅行和探险

  2. 诗中的“五十秋”指的是什么? A. 五十个秋天 B. 五十个春天 C. 五十个冬天 D. 五十个夏天

  3. 文同认为自己现在的状态与谁相似? A. 李白 B. 李蒙州 C. 李清照 D. 李商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在这首诗中也表达了对人生和官场的淡泊态度。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文同的《五十》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对官场和文学的淡泊态度,但文同的诗更加简洁直接,而苏轼的诗则更加含蓄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文同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