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後弃雪四首
作者: 杨万里〔宋代〕
八盘岭上雪偏清,
万斛琼尘作一颀。
空里仰看都不见,
碧山映得却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八盘岭上的雪景。雪在这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万斛的琼尘堆积在一起。抬头望去,空中似乎看不见雪,但碧绿的山倒映得分外清晰。
注释
字词注释:
- 八盘岭:地名,指特定的山岭。
- 琼尘:形容洁白如玉的雪。
- 颀:高耸的样子。
- 空里:指空中,天空。
- 碧山:青翠的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古典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在此期间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冬季雪景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诗人以“八盘岭上雪偏清”开篇,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雪景图。与通常的雪景描写不同,诗人没有强调雪的覆盖或厚重,而是突出了它的清晰与轻盈,仿佛在说即使是自然界的沉重也能呈现出一种轻松的美感。
“万斛琼尘作一颀”一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琼尘比作万斛,形象地表现了雪花的细腻和美丽。接下来的“空里仰看都不见”,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空中看似没有雪,反而突显了地面上雪的美丽与真实。
最后一句“碧山映得却分明”,通过对比与反衬,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层次感。碧山的清晰与雪的虚幻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仿佛在提醒读者,真正的美在于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盘岭上雪偏清:描绘八盘岭上雪的纯净和清晰。
- 万斛琼尘作一颀:雪如同琼尘般细腻,数量庞大,形成一种高耸的美感。
- 空里仰看都不见:抬头望去,空中似乎没有雪,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空灵。
- 碧山映得却分明:碧山的清晰与雪的虚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自然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琼尘”,增添了视觉美感。
- 对比:空中与地面景象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夸张:通过“万斛”来强调雪的数量和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在看似简单的雪景中,诗人发现了深刻的内涵和美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
- 碧山:代表坚韧与美丽,形成对比。
- 空:象征空灵与无限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八盘岭上雪偏清”中的“偏清”是什么意思? A. 特别清晰
B. 偏向清澈
C. 有点清淡 -
诗中“空里仰看都不见”的意思是? A. 空中有雪
B. 空中没有雪
C. 雪在空中飞舞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雪的赞美
B. 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但杨万里侧重于雪的细腻表现,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深远。二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