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时间: 2025-01-26 04:2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鹦鹉 秦韬玉 〔唐代〕
每闻别雁竞悲鸣,却叹金笼寄此生。 早是翠襟争爱惜,可堪丹觜强分明。 云漫陇树魂应断,歌接秦楼梦不成。 幸自祢衡人未识,赚他作赋被时轻。
白话文翻译
每次听到别的雁鸟争相悲鸣,我只能叹息自己被囚禁在这金笼中的一生。 早已是翠绿色的衣襟争相爱惜,怎能忍受这红色的嘴巴勉强分辨。 云雾弥漫在陇树之间,魂魄似乎都要断绝,歌声连接到秦楼,梦想却无法实现。 幸好自己像祢衡那样还未被人认识,却被骗作赋而被时代轻视。
注释
- 别雁:指离群的雁,常用来比喻离群的人或孤独的境遇。
- 金笼:指华丽的鸟笼,比喻囚禁或限制。
- 翠襟:指鹦鹉的绿色羽毛。
- 丹觜:指鹦鹉的红色嘴巴。
- 陇树:指陇山(今甘肃一带)的树木,这里用来形容边远的景象。
- 秦楼:古代指歌妓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繁华的场所。
- 祢衡: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因才华横溢而闻名,但后来被曹操所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鹦鹉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鹦鹉被囚禁在金笼中,象征着作者自己的境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束缚和轻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鹦鹉的自述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深切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每闻别雁竞悲鸣”一句,通过对比鹦鹉与自由飞翔的雁鸟,突出了鹦鹉的孤独和无奈。“却叹金笼寄此生”则直接点明了鹦鹉的囚禁状态,象征着作者自己的境遇。后文通过“云漫陇树魂应断”和“歌接秦楼梦不成”等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法实现的梦想和深深的悲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鹦鹉的形象,深刻反映了作者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每闻别雁竞悲鸣:通过鹦鹉听到离群雁鸟的悲鸣,表达了鹦鹉对自由的向往。
- 却叹金笼寄此生:直接点明鹦鹉被囚禁的现实,象征作者自己的境遇。
- 早是翠襟争爱惜:描述鹦鹉美丽的羽毛,暗示其原本的自由和美丽。
- 可堪丹觜强分明:通过鹦鹉的红色嘴巴,表达了其对现实的无奈和反抗。
- 云漫陇树魂应断:通过自然景象,强化了鹦鹉的孤独和悲哀。
- 歌接秦楼梦不成:通过歌声和梦想的对比,表达了无法实现的梦想。
- 幸自祢衡人未识:通过祢衡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才华被忽视的悲哀。
- 赚他作赋被时轻:直接点明作者因才华被轻视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鹦鹉与雁鸟的对比,比喻自由与囚禁。
- 拟人:将鹦鹉赋予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翠襟”与“丹觜”,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鹦鹉的形象,深刻反映了作者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悲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别雁:象征自由和离群。
- 金笼:象征囚禁和限制。
- 翠襟:象征美丽和自由。
- 丹觜:象征反抗和无奈。
- 陇树:象征边远和孤独。
- 秦楼:象征繁华和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金笼”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囚禁 C. 美丽 D. 繁华
-
诗中的“祢衡”是指谁? A. 唐代诗人 B. 东汉文学家 C. 唐代画家 D. 东汉政治家
-
诗中的“秦楼”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繁华 C. 囚禁 D. 自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李白《静夜思》: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秦韬玉《鹦鹉》: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深切的情感,但杜甫更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秦韬玉则更多表达对个人境遇的悲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秦韬玉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解读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