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常挽歌二首》

时间: 2025-01-11 21:57:09

秀眉无足验,结轖遽为灾。

乡曲三年别,江山万里回。

林闾飞旐入,书剑逐舟来。

坟草枯还绿,重泉不复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元常挽歌二首
作者:司马光 〔宋代〕

秀眉无足验,结轖遽为灾。
乡曲三年别,江山万里回。
林闾飞旐入,书剑逐舟来。
坟草枯还绿,重泉不复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秀美的眉毛无从验证,短暂的结局很快就带来灾难。
故乡的曲调已经三年未见,江山却依然遥远。
林间的飞旗飘扬而入,书与剑伴随船只而来。
坟草虽然枯萎却又重新变绿,然而重泉却再也无法涌出。

注释:

  1. 秀眉:指美丽的眉毛,象征着人的容貌。
  2. 无足验:没有证据和迹象来证明,常用来形容事情的真实与否。
  3. 结轖:指结局或死亡,直译为“结成结局”。
  4. 乡曲:指故乡的歌谣或音乐,带有乡愁的意味。
  5. 江山:指祖国大好河山,这里强调的是距离和思念之情。
  6. 飞旐:指飘扬的旗帜,象征着归来或来访。
  7. 书剑:书法与剑术,象征文人和武人的结合。
  8. 坟草:坟墓上的草,象征着生命与死亡的轮回。
  9. 重泉:指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典故解析:

  1. “秀眉无足验”:可以联想到古代对女子美貌的期望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2. “书剑逐舟来”:可以涵盖古代文人追求知识与武力的双重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其诗词风格沉稳,常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张元常挽歌二首》是为悼念张元常所作,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反映了作者对时事的敏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开头两句“秀眉无足验,结轖遽为灾”,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哀伤,似乎在诉说着美好事物的易逝与难以捉摸。接下来的“乡曲三年别,江山万里回”,则更加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后半部分的“林闾飞旐入,书剑逐舟来”,描绘了曾经的豪情壮志与归来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复杂的心情。结尾“坟草枯还绿,重泉不复开”,则用自然景象反映出生命的轮回与不可逆转的悲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秀眉无足验”:指美丽的眉毛无法被证实,暗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结轖遽为灾”:迅速的结局带来了灾难,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乡曲三年别”:与故乡的隔离时间,流露出思乡之情。
    • “江山万里回”:遥远的江山,象征着对故人的追忆和思念。
    • “林闾飞旐入”:飞舞的旗帜,象征归来或再会。
    • “书剑逐舟来”:强调文人和武人合二为一的意象,表现出理想的追求。
    • “坟草枯还绿”:生命的轮换与记忆的保留。
    • “重泉不复开”:象征生命的消逝,无法再回到从前。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坟草枯还绿”中的草象征人死后的记忆。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也有一定的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3.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对逝去的时光和生命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1. 秀眉:象征美好与青春,表现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2. 乡曲:象征乡愁,传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3. 江山:象征历史与记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敬仰。
  4. 飞旐:象征希望与归来,传达重聚的期盼。
  5. 书剑:象征文化与武力的结合,表达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6. 坟草:象征死亡与生命的轮回,体现对生死的思考。
  7. 重泉:象征生命的源泉,表达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秀眉无足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乡
    B. 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友人的赞美

  2. 填空题
    “乡曲三年别,江山万里__。”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书剑”代表了文人追求知识与武力的双重理想。(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司马光的作品都蕴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豪情,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激昂,而司马光则更显沉稳与深思。

参考资料:

  • 《司马光集》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品读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