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歌词二首 其一
黄发今彫丧,苍生欲奈何。
散金才极乐,曳杖已成歌。
十郡馀恩在,三台故吏多。
位崇仍有后,五福更为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康靖李公的悼念。诗人感叹道:如今白发苍苍的人已去世,百姓又该如何应对呢?在世时他散发金钱,享受快乐,如今手杖拖地,已成了歌谣。十个郡县的恩德仍在,三台的旧部官员也不少。官位虽高,但他依然有后人,五福也会更加丰厚。
注释:
- 黄发:指白发,形容年长的人。
- 雕丧:雕,指衰老,丧,指去世。
- 苍生:指百姓,老百姓的生活。
- 散金:指施舍金钱,表达善行。
- 曳杖:指年老的人用手杖行走。
- 十郡:指十个郡县。
- 三台:指古代的三台,象征着高官。
- 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典故解析:
- 三台:历史上指代高官显贵,如古代的三台大夫等。
- 五福:出自《周易》,象征着吉利的美好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主张“以史为鉴”的治国思想,提倡儒家学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康靖李公而作,反映了诗人对其生前作为和死后影响的深切记忆与哀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敬仰。诗的开头用“黄发今彫丧”引出主题,直接表达了对老人的哀悼。接着,通过“苍生欲奈何”展现了百姓对其去世的无奈与惋惜,表明他生前的作为对社会的影响。中间两句“散金才极乐,曳杖已成歌”则描绘了康靖李公生前的风范与晚年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总结了李公的遗德与后人的期许,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的哀悼,也有对社会的关怀,体现了司马光作为一位儒者的博大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发今彫丧:描述了年迈的李公去世,诗人对其生前的回忆。
- 苍生欲奈何:表现了对百姓失去李公后的困惑与无奈。
- 散金才极乐:李公生前施舍金钱,给人们带来快乐。
- 曳杖已成歌:李公老年时的孤独,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
- 十郡馀恩在:李公的恩德在十个郡县仍然被铭记。
- 三台故吏多:他生前的部下在各地仍有很多。
- 位崇仍有后:李公的地位高,后人也会承继。
- 五福更为多:对李公后代的美好祝愿,象征着幸福与安康。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较强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用“曳杖”比喻衰老和孤独,引人深思。
- 夸张:对李公的生前影响做了夸张的描绘,突显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悼念为主,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尊敬,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代的期望。诗人通过对李公生前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人们的影响,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发:象征着衰老与死亡。
- 苍生:象征着人民的生活状态。
- 散金:象征着仁义与乐善好施。
- 曳杖:象征着衰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黄发”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人
- B. 年长者
- C. 小孩
- D. 动物
-
“苍生欲奈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欣慰
- B. 无奈
- C. 快乐
- D. 愤怒
-
“位崇仍有后”中“位崇”指的是什么?
- A. 地位低
- B. 地位高
- C. 地位不变
- D. 地位消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人的生平与影响,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动荡带来的忧虑。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司马光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