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时间: 2025-01-25 22:40:14

帝子衔冤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成。

情知木石无云补,待见桑田几变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精卫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帝子衔冤久未平,
区区微意欲何成。
情知木石无云补,
待见桑田几变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长久以来心怀冤屈的帝子,尽管他内心的微薄愿望似乎难以实现。诗人意识到木头与石头是无法用来弥补这些冤屈的,等待着桑田变为沧海的那一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帝子: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常与冤屈或不平之事相关联。
  • 衔冤:心中怀有冤屈或不满。
  • 区区:微小的、细微的,表明愿望的渺小。
  • 木石:象征着坚硬和无能为力的事物。
  • 桑田:指的是桑树种植的田地,通常用来比喻世事的变化。

典故解析
“桑田变沧海”是指时光流逝带来的巨大变化,用以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这个典故出自《庄子》,体现了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政治才干而闻名。王安石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政治、社会、人生等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中,他多次经历政治斗争和个人遭遇的不公,形成了诗中对冤屈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精卫》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诗中通过“帝子”的形象,展现了一个被冤屈的人的苦闷与无奈。开篇即以“帝子衔冤”引入,展现了深重的情感。诗人用“区区微意”来强调这种愿望的渺小,暗示在面对巨大的不公时,个人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

接下来的“情知木石无云补”则通过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木头与石头象征着无法弥补的坚硬与冷漠。这种无能为力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最后一句“待见桑田几变更”更是将全诗的主题升华,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冤屈的难解,但也蕴含着一种对未来变革的期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显示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帝子衔冤久未平:指帝子心中有冤屈,长久未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2. 区区微意欲何成:表达了他那微小的愿望在现实面前显得无比渺小。
  3. 情知木石无云补:意识到木石是无情的,无法弥补心中的冤屈。
  4. 待见桑田几变更:期待未来事物的变化来结束这种冤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木石”和“桑田”的对比,突显了冤屈的无奈与未来的希望。
  • 象征:桑田与沧海象征着变化,暗示着历史与命运的轮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冤屈的深切感受和对未来变化的期待,传达了一种无奈与希望并存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子:象征冤屈的承载者。
  • 木石:象征无情与冷漠。
  • 桑田:象征变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帝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冤屈 C. 财富

  2. “桑田”一词的含义是?
    A. 不变 B. 变化 C. 固定

  3. 诗中的“情知木石无云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欢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精卫》与屈原的《离骚》均表现出深切的情感与对命运的思考,前者更注重对冤屈的反思,后者则更强调对理想的追求,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