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诗呈张守》

时间: 2025-01-29 04:45:39

出郭篮舆载酒随,林边萧寺趁幽期。

云依石度遥看久,路绕田分欲去疑。

落日悲风沧海外,黄化翠竹晚秋时。

凭诗一写登临胜,为报壶山太守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郭篮舆载酒随,
林边萧寺趁幽期。
云依石度遥看久,
路绕田分欲去疑。
落日悲风沧海外,
黄化翠竹晚秋时。
凭诗一写登临胜,
为报壶山太守知。

白话文翻译

出城时坐着竹篮车,带着酒一路而行,
在林边的寂静寺庙中,期待着幽静的约会。
云依偎在石头上,远远地望去似乎很久,
小路绕着田地,走过去让我心生疑惑。
落日伴着悲风,映照在苍茫的大海上,
秋天的晚时分,黄叶与翠竹相映成趣。
我写下这首诗,记录登高的美景,
希望能让壶山的太守知晓我的心情。

注释

  • :指城市的城墙或城外。
  • 篮舆:竹制的轿子,古时用来乘坐。
  • 萧寺:指幽静的寺庙,给人一种清净的感觉。
  • 云依石:云彩依附在山石之上,描绘一种自然景象。
  • 沧海:苍茫的大海,象征广阔,也带有伤感。
  • 黄化翠竹:秋天黄叶与翠竹的对比,表现自然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子翬,号山人,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政治上经历了多次变迁。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出城游玩之时,带着酒,心境开阔,想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出郭诗呈张守》展现了诗人出城游玩的情景,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描写诗人乘坐竹篮车,带着酒出城,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情。接着描绘了林边的寺庙,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中间几句以“云依石度遥看久,路绕田分欲去疑”展现了诗人对周围景物的细致观察,云彩依附在石头上,似乎在与诗人进行对话,伴随着路途的曲折,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孤独。落日与悲风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在秋天的背景下,更显得深情且富有哲思。

最后两句,诗人以“凭诗一写登临胜”为引,表达了他希望通过这首诗与太守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交流。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刻,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郭篮舆载酒随:诗人出城时乘坐竹篮车,带着酒,展现了轻松愉快的心情。
  2. 林边萧寺趁幽期:在林边的静谧寺庙中,暗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3. 云依石度遥看久:云彩依附在山石上,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4. 路绕田分欲去疑:小路环绕田地,增添了一种游走的迷惑感。
  5. 落日悲风沧海外:落日与悲风构成了一幅伤感的画面,象征人生的无常。
  6. 黄化翠竹晚秋时:秋天的景色,黄叶与翠竹相映成趣,增添了一种诗意。
  7. 凭诗一写登临胜:通过诗歌来记录美景,展现了诗人的才情。
  8. 为报壶山太守知:希望太守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依石”暗示自然的亲密。
  • 对仗:如“落日悲风”与“黄化翠竹”,形成了和谐美感。
  • 拟人:诗中将云彩与石头进行拟人化,增加了趣味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篮舆:象征轻松自在的旅行。
  • 萧寺:代表宁静和内心的平和。
  • 云石:自然的和谐美。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黄化翠竹:秋天的象征,表现自然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篮舆”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小舟
    • B. 竹制的轿子
    • C. 一种马车
  2. “落日悲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平静
  3. 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与谁分享?

    • A. 自己
    • B. 壶山太守
    • C. 家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中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秋夜的孤独,情感深刻,意象丰富。

李白《庐山谣》

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与自己的豪情,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与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