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汉初东岩
疏官寂寂解行衣,
脱木萧萧立翠微。
江带暝烟随意曲,
鸟翻落日向人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景象:一个清闲的官员在东岩上脱去外衣,周围的树木在微风中摇曳,他立于青翠的山间。江水带着傍晚的烟雾随意地曲折流淌,鸟儿在落日的余晖下飞向归巢的人。
注释:
- 疏官:指清闲的官员,通常指那些官职不高、职责少的人。
- 解行衣:脱掉外衣,象征放松与归隐。
- 木萧萧:形容树木在微风中摇动的声音。
- 翠微:青翠的山色,象征自然的美丽环境。
- 暝烟:傍晚的烟雾,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翻落日:指鸟儿在落日的余辉中飞翔,寓意归巢。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疏官”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汉初时期,许多士人追求隐逸生活,逃避政治纷争。“江带暝烟”则让人联想到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江河与烟雾的意象,象征着柔和、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字君明,号雪峰,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理想。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争的逃避。
诗歌鉴赏:
冯时行的《题汉初东岩》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诗的开头便呈现出一个“疏官”的形象,他在清幽的东岩上脱去外衣,象征着他对世俗权力的超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着,诗人以“江带暝烟”描绘出傍晚时分江水与烟雾交融的景象,这种自然的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最后,鸟儿在落日余晖中归来,既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也暗示着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和淡泊之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疏官寂寂解行衣”:描绘的官员安静地脱去外衣,暗示他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放弃。
- “脱木萧萧立翠微”:树木的声音和青翠的环境相结合,表现了自然的和谐。
- “江带暝烟随意曲”:江水在傍晚的烟雾中流淌,描绘出一种随意与自然的状态。
- “鸟翻落日向人归”:鸟儿在落日余晖中归巢,象征着归属和安宁。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拟人手法,如“鸟翻落日”,赋予鸟儿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工整,使得诗句韵律感强,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在繁忙世俗中寻找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疏官:象征清闲与超脱。
- 翠微:象征自然之美和宁静。
- 暝烟:代表傍晚的宁静氛围。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冯时行的《题汉初东岩》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象? A. 繁华的市景
B. 自然的宁静
C. 战斗的场面 -
“疏官”意味着什么? A. 地位高的官员
B. 清闲的官员
C. 忙碌的商人 -
诗中“鸟翻落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归属感
C.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冯时行的《题汉初东岩》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冯时行更侧重于隐逸的生活状态,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