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洞峡》
时间: 2025-01-27 04:11: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石洞峡
冯时行
五十七年来往处,扁舟几系乱云边。
江山寂寂浑无恙,鬓发丝丝也可怜。
水背黄牛吞七泽,杯翻白鹤过群仙。
差池世故浑如此,底事长歌亦浩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石洞峡的所见所感。他已经在此来往了五十七年,扁舟偶尔停靠在云雾缭绕的边际。江山依旧,显得那么安宁,然而自己的鬓发却逐渐变白,让人感到惋惜。水面上,黄牛在七泽间悠然自得,杯子翻倒,白鹤飞过,宛如神仙般洒脱。世事如此,差池颠倒,然而长歌一曲,心中仍然浩然自得。
注释:
- 五十七年:指作者在此地的生活经历,体现时间的沉淀。
- 扁舟:小舟,象征自由和流浪。
- 乱云边:云雾缭绕的地方,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江山寂寂:江山宁静,表明自然环境的安详。
- 鬓发丝丝:白发如丝,暗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水背黄牛:水面上黄牛的悠然自得,象征自然的平和。
- 杯翻白鹤:白鹤象征高洁、自由,传达一种超脱的境界。
- 差池世故:对世事的感叹,隐含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字元礼,号石洞山人,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诗作多描绘自然山水,风格清新洒脱,常融入个人情感关怀。
创作背景:
《宿石洞峡》写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经历了五十七年的生活,感慨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世事的淡然。
诗歌鉴赏:
《宿石洞峡》是冯时行的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岁月的感慨。首句“五十七年来往处”开篇便引入时间的概念,作者在此地生活已久,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无奈与感伤。接下来的“扁舟几系乱云边”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江边场景,扁舟的停靠与“乱云”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江山寂寂浑无恙,鬓发丝丝也可怜”一句,表达了自然的安宁与个人生命的无奈,诗人感受到岁月带来的变化,白发的增多让他倍感惋惜。随后,诗中描绘水面上黄牛与白鹤的意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牛的悠然与鹤的自由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差池世故浑如此,底事长歌亦浩然”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尽管世事纷扰,诗人依然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愿以长歌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冯时行深刻的生活体验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十七年来往处:描绘作者在此地生活的悠久,暗示时间的流逝。
- 扁舟几系乱云边:描绘诗人在江边悠闲的生活,体现自然之美。
- 江山寂寂浑无恙: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安宁感受,心中却隐含惆怅。
- 鬓发丝丝也可怜:反映了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的感伤。
- 水背黄牛吞七泽:描绘自然生灵的恬淡,展现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 杯翻白鹤过群仙:白鹤的出现增添了诗的灵动,象征着理想与自由。
- 差池世故浑如此:对世事的无奈感慨,暗示人事纷扰。
- 底事长歌亦浩然:尽管生活不易,诗人依然保持乐观,渴望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背黄牛”,将自然生灵与环境结合。
- 拟人:如“杯翻白鹤”,赋予白鹤灵动的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自由与流浪,诗人对人生的态度。
- 黄牛:平和、安宁的象征,代表自然的力量。
- 白鹤:高洁与自由的象征,传达诗人的理想追求。
- 七泽:象征丰富的自然资源,体现田园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冯时行生活在什么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龟
b) 黄牛和白鹤
c) 猫
d) 狗 -
诗人对自己白发的感慨主要体现在哪一句? a) 扁舟几系乱云边
b) 鬓发丝丝也可怜
c) 差池世故浑如此
d) 江山寂寂浑无恙
答案:
- b) 宋代
- b) 黄牛和白鹤
- b) 鬓发丝丝也可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冯时行的《宿石洞峡》和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冯时行的诗更加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冯时行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