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吴江有感 吴伟业 〔清代〕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下,我走在松陵的道路上,长长的堤岸仿佛要拥抱整个城市。 湖中的塔影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摇曳,桥上的月光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市场冷清,人们因为逃避赋税而离去,江面宽阔,旅客们为了躲避战乱而远行。 二十年来,旧日的友人散落四方,我举杯叹息,感慨世间的虚名。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陵: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 堤长:指长长的堤岸。
- 塔盘湖势动:塔影在湖水中摇曳,形容湖水波动。
- 桥引月痕生:桥上的月光留下了痕迹。
- 市静:市场冷清。
- 人逃赋:人们逃避赋税。
- 江宽:江面宽阔。
- 客避兵:旅客躲避战乱。
- 廿年:二十年。
- 交旧散:旧日的友人散落四方。
- 把酒叹浮名:举杯叹息,感慨世间的虚名。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了作者经过吴江时的所见所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表达情感。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此诗是吴伟业在经过吴江时所作,通过描绘落日、堤岸、湖塔、桥月等景物,以及市静人逃、江宽客避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友人离散的感慨,以及对浮名的叹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落日、堤岸、湖塔、桥月等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江的宁静与动荡。诗中“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一句,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后两句“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则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离散和浮名的深深叹息。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吴伟业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松陵道”:描绘夕阳下的松陵道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堤长欲抱城”:长长的堤岸仿佛要拥抱整个城市,形象生动。
- “塔盘湖势动”:塔影在湖水中摇曳,形容湖水波动,增添动感。
- “桥引月痕生”:桥上的月光留下了淡淡的痕迹,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美感。
- “市静人逃赋”:市场冷清,人们逃避赋税,反映了社会的动荡。
- “江宽客避兵”:江面宽阔,旅客躲避战乱,进一步揭示了时局的混乱。
- “廿年交旧散”:二十年来,旧日的友人散落四方,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散的感慨。
- “把酒叹浮名”:举杯叹息,感慨世间的虚名,抒发了作者对浮名的深深叹息。
修辞手法:
- 拟人:“堤长欲抱城”,将堤岸拟人化,形象生动。
- 对仗:“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社会现象的反映,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友人离散和浮名的深深叹息,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堤岸:象征着稳定和保护。
- 湖塔: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桥月:象征着幽静和诗意。
- 市静: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 江宽:象征着逃避和远行。
- 交旧散:象征着友情的离散和人生的变迁。
- 浮名:象征着虚无和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市静人逃赋”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市场繁荣 B. 人们逃避赋税 C. 市场冷清 D. 人们逃避战乱
- 诗中“江宽客避兵”中的“客”指的是什么? A. 客人 B. 旅客 C. 士兵 D. 朋友
- 诗中“把酒叹浮名”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叹息? A. 友情 B. 浮名 C. 时局 D. 人生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钱谦益的《吴江舟中》:同样描绘了吴江的景物,但情感更为复杂。
- 龚鼎孳的《吴江夜泊》:以夜晚的吴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忧愁。
诗词对比:
- 吴伟业的《过吴江有感》与钱谦益的《吴江舟中》:两者都描绘了吴江的景物,但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吴伟业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而钱谦益的作品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吴伟业诗选》:收录了吴伟业的代表作品,包括《过吴江有感》。
- 《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明清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