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元夕和韵二首》

时间: 2025-01-24 23:27:45

璧月舒金波,流光入窗蓬。

江水碧杳杳,淮山直丛丛。

牢落亦清甘,繁华儿辈事。

一褐拥春寒,倦拨青编睡。

绛纱眩纨绮,箫鼓沸隔船。

龛灯独耿耿,静对花双悬。

更深共语笑,为客何时了。

纷兮总濁恶,文字有潜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州元夕和韵二首
作者: 李壁 〔宋代〕

璧月舒金波,流光入窗蓬。
江水碧杳杳,淮山直丛丛。
牢落亦清甘,繁华儿辈事。
一褐拥春寒,倦拨青编睡。
绛纱眩纨绮,箫鼓沸隔船。
龛灯独耿耿,静对花双悬。
更深共语笑,为客何时了。
纷兮总濁恶,文字有潜照。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明亮的月光像金色的波浪一样舒展开来,流光照进窗前的蓬帐。江水碧绿而遥远,淮山则是一片片直立的丛林。即使是落下的花瓣也显得清新甘甜,繁华的事务只不过是年轻人的玩乐。一件褐色的袍子拥着春寒,倦怠中拨开青色的编织物,想要沉沉入睡。绛色的纱帘映照着华美的绫绸,箫声和鼓声在船外喧嚣着。龛上的灯光孤独而明亮,静静对着双悬的花朵。更深的夜里,我们一起谈笑,客人们何时才能离去呢?纷乱的世事总是浑浊恶劣,而文字却能在其中透出微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璧月: 明亮的月亮。
  • 金波: 金色的波光。
  • 牢落: 花瓣落下。
  • 清甘: 清新而甘甜。
  • 倦拨: 倦怠中拨开。
  • 绛纱: 红色的纱帘。
  • 箫鼓: 箫声和鼓声。
  • 龛灯: 龛里的灯。
  • 双悬: 两朵悬挂的花。

典故解析:

  • 在古代元宵节的夜晚,月亮明亮,人们常常会聚在一起赏月,享受繁华的生活。本诗正是描绘了元宵夜的美好景象与人们的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字君实,号兰亭,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咏怀、咏物,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节期间,正值春寒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元宵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江水、山景等自然景观,以及人们在此节日中欢聚的情景。开篇便以“璧月舒金波”引入了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描绘了江水的碧绿和淮山的直立,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在描写人事方面,诗人提到“繁华儿辈事”,带有一丝对年轻人玩乐的感慨。接着通过“倦拨青编睡”,展现了人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到的疲倦与放松,体现了人们对节日的热爱与享受。诗中提到的“绛纱眩纨绮,箫鼓沸隔船”则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热闹,音乐与灯光交织,丰富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几句引人深思,诗人感受到“更深共语笑”的温暖与欢乐,却也在“纷兮总濁恶”中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奈与感慨,形成了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与现实的思考。整首诗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也有对世事的反思,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璧月舒金波:描绘月光的美丽,象征着宁静的夜晚。
  2. 流光入窗蓬:光线透过窗帘,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3. 江水碧杳杳:江水清澈而深远,表现自然的美。
  4. 淮山直丛丛:山峦巍峨,给人一种稳重感。
  5. 牢落亦清甘:落花虽然零落,但依然清新可口。
  6. 繁华儿辈事:年轻人的繁华生活,带有一丝无奈。
  7. 一褐拥春寒:描绘人们裹着衣物,感受春寒。
  8. 倦拨青编睡:疲倦中拨开被子,进入梦乡。
  9. 绛纱眩纨绮:华丽的装饰与灯光,营造节日氛围。
  10. 箫鼓沸隔船:音乐声传来,表现节日的热闹。
  11. 龛灯独耿耿:孤独的灯光照亮夜空,增添了一种孤独感。
  12. 静对花双悬:静静地看着悬挂的花,表现内心的宁静。
  13. 更深共语笑:更深的夜里,人们在一起欢笑。
  14. 为客何时了:对客人的留恋与不舍。
  15. 纷兮总濁恶:感慨世事的繁杂与浑浊。
  16. 文字有潜照:文字能照亮内心深处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璧月”比喻明亮的月光,生动形象。
  • 对仗: 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如“流光入窗蓬,江水碧杳杳”,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龛灯独耿耿”,赋予灯光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元宵节的美丽与热闹,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宁静与美好。
  • 江水: 代表自然的清澈与生机。
  • 淮山: 象征稳重与永恒。
  • 繁华: 表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 灯光: 代表温暖与孤独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描绘的是哪个节日的夜晚?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绛纱”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纱帘
    B. 白色的绸缎
    C. 绿色的布料
    答案: A

  3. 诗中“箫鼓沸隔船”表现了什么?
    A. 安静的夜晚
    B. 热闹的节日氛围
    C. 船只的孤独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生查子·元夕》 by 欧阳修
  • 《青玉案·元夕》 by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但更加强调了对爱情的追求与人生的感慨,而李壁则更侧重于自然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壁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