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雁湖十首》
时间: 2025-01-11 22:54: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和雁湖十首
作者:李壁 〔宋代〕
景色随生指顾间,踏翻香雪弄潺潺。
奏编谁上三千牍,宝带争拖十二环。
有底穷愁惟甔石,无多远意但盆山。
何时万顷沧波去,乞我扁舟自在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美丽的景色中,随手一指便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生机,脚踏在缤纷的花瓣上,听着溪水潺潺。谁来演奏那三千篇文书,珍贵的宝带在争相拖动着十二个环。内心的愁苦只剩下那坚硬的石头,而远方的意趣不过是那盆栽的山石。什么时候才能乘着万顷的海浪,向我乞求一只随意漂泊的扁舟呢?
注释:
- 生指顾间:指随手一指,随意一看,形容景色生动。
- 香雪:指的是花瓣,尤其是春天盛开的花。
- 三千牍:指大量的文书或文章。
- 宝带:指装饰性强的带子,通常用金银等贵重材料制作。
- 甔石:即坚硬的石头,象征内心的苦闷。
- 盆山:用来比喻小而有限的景象。
- 万顷沧波:形容广阔的海面,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壁游览雁湖时,受美景启发,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再和雁湖十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开篇以“景色随生指顾间”引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色,随意一指间便能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美好。接着,诗人通过“踏翻香雪弄潺潺”描绘出脚下的花瓣与清流,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而在诗的中段,诗人转而思考,谁来演奏那“三千牍”的文书,似乎暗示着制度与文书的繁杂,让人感到一丝无奈。接下来的“宝带争拖十二环”,则又让人联想到世俗的繁华与竞争,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烦闷。
最后,诗人用“何时万顷沧波去,乞我扁舟自在閒”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享受自然的恬静与自在。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展示了李壁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景色随生指顾间:描绘自然景色生动,随意指点皆是美景。
- 踏翻香雪弄潺潺:脚下花瓣如雪,溪水潺潺,营造出美好的春日气息。
- 奏编谁上三千牍:对文书的无奈,感慨繁杂的社会生活。
- 宝带争拖十二环:象征世俗的奢华与竞争。
- 有底穷愁惟甔石:内心的苦闷只剩下坚石,反映孤独。
- 无多远意但盆山:对远方的渴望被现实的局限所阻。
- 何时万顷沧波去:渴望自由,期盼能在大海上漂泊。
- 乞我扁舟自在閒:希望能拥有一只小舟,过上洒脱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香雪,形象生动。
- 对仗:如“宝带争拖十二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甔石象征内心的苦闷,盆山象征现实的局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繁杂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雪: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甔石:象征内心的苦闷与坚硬的现实。
- 沧波:象征广阔的自由,表达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扁舟: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壁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诗中“香雪”指的是?
- A. 雪花
- B. 花瓣
- C. 香气
-
“何时万顷沧波去”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 A. 渴望名利
- B. 渴望自由
- C. 渴望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壁的《再和雁湖十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壁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而王维则侧重于对宁静生活的享受。两者在意境上互有交融,但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介绍宋代诗人的作品及风格。
- 《古诗词鉴赏》 - 解析古典诗词的技巧与方法。
- 《李壁诗文集》 - 收录李壁的诗作及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