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雁湖十首》

时间: 2025-01-11 22:56:31

作诗真是学文余,余力犹将鲍谢俱。

流俗是非何足算,古人出处要衣图。

闲来籍草须寻侣,自起浇花不倩奴。

着却纶巾披鹤氅,中郎元住曲阿湖。

意思解释

再和雁湖十首

原文展示:

作诗真是学文余,余力犹将鲍谢俱。
流俗是非何足算,古人出处要衣图。
闲来籍草须寻侣,自起浇花不倩奴。
着却纶巾披鹤氅,中郎元住曲阿湖。

白话文翻译:

作诗确实是我学文的剩余工夫,
我还有余力与鲍照、谢朓并肩。
流行的是非何足挂齿,
古人的出处才值得关注。
闲来无事时,我要寻求朋友,
自然而然地浇灌花木,不用依赖他人。
我披上纶巾,穿上鹤氅,
在曲阿湖畔中郎元的家中闲住。

注释:

  • 鲍谢:指鲍照和谢朓,两位著名的古代诗人,以才华著称。
  • 流俗:指社会上的流行风气或常见的事情。
  • 衣图:指古人的名声和作品,强调对传统的尊重。
  • 籍草:指在草地上聚会或交流。
  • 倩奴:指依赖他人,强调自立自强。
  • 纶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帽子,象征文人身份。
  • 鹤氅:一种轻便的衣物,常用作文人的装束。

典故解析:

  • 鲍照、谢朓: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人提及他们意在表明自己志向相投。
  • 曲阿湖: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区,古人常在此地吟诗作对,享受自然。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友谊、志趣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李壁闲暇之时写作,表达了他对友谊的渴望和对古人作品的敬仰。

诗歌鉴赏:

李壁的《再和雁湖十首》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古代文学的追求。开头两句,诗人以作诗为学文的余暇,表明他不仅重视文学的修养,同时也有意向与古代诗人并肩。接下来,他直言流俗的是非对他而言毫无意义,强调了对古代传统的尊重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闲来籍草须寻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对友谊的珍视,“自起浇花不倩奴”则传达了他的独立精神,表达了不依赖他人的自信。这种自我意识与对自然的观察融合,使得整首诗洋溢着恬淡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处曲阿湖的闲适景象,画面宁静而和谐,突显了文人生活的高雅与闲情。整首诗流露出对古代文化的敬意、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和友谊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气质与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作诗真是学文余:诗人强调作诗是他学习文学后的余兴。
    • 余力犹将鲍谢俱:表明他还有足够的精力与古人相提并论。
    • 流俗是非何足算:对流行的世俗是非表示不屑。
    • 古人出处要衣图:强调古人的作品和成就更重要。
    • 闲来籍草须寻侣:在闲暇时寻求志趣相投的朋友。
    • 自起浇花不倩奴:自给自足,不依赖他人。
    • 着却纶巾披鹤氅:描绘身为文人的形象。
    • 中郎元住曲阿湖:提及与友人在美景中的悠闲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作诗真是学文余,余力犹将鲍谢俱”,节奏感强。
    • 比喻:将友谊与自然的照料相联系,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的崇敬、对友谊的渴望,以及追求独立生活的志向,整体情感基调积极向上。

意象分析:

  • 古人:象征智慧与传统,代表了诗人对文化的认同。
  • 流俗: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感与叛逆。
  • 友人:象征志同道合的伙伴,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 曲阿湖:代表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彰显文人雅兴。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李壁所提及的古代诗人是: A. 杜甫 B. 鲍照 C. 白居易
    2. “流俗是非何足算”意思是: A. 流行的事物很重要 B. 流行的事物不值得关注 C. 流行的事物是诗的灵感
    3. 诗中提到的“曲阿湖”是: A. 一个城市 B. 一处风景名胜 C. 一个古代人名

答案:

  1. B. 鲍照
  2. B. 流行的事物不值得关注
  3. B. 一处风景名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壁的《再和雁湖十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李壁更侧重于友谊的描写,而王维则是对孤独和自然的深刻体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关于李壁和同时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对古代诗词的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