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听沈野云吹箫醉后有赋》
时间: 2025-01-26 23:49: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听沈野云吹箫醉后有赋》 作者:张翥 〔元代〕
琪树锵鸣,春冰碎落,玉盘珠泻还停。
渐一丝风袅,悠扬青冥。
疑把红牙趁节,想有人记豆银屏。
何须数,琵琶汉女,锦瑟湘灵。
追思旧时胜赏,醉几度西湖,山馆池亭。
惯依歌花月,按舞娉婷。
岁晚相逢客里,且一尊同慰漂零。
君休惜,吴音朔调,尽与吹听。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琪树下,清脆的声音响起,春天的冰雪在阳光下化开,像玉盘上的珠子散落下来。微风轻轻吹拂,悠扬的乐声传来,仿佛把红牙笛声也带来了,想必有人记得那豆色的银屏。何必去数那琵琶的声音,那汉女的演奏,还有那锦瑟和湘灵的乐曲。回忆往昔美好的时光,醉意朦胧中游览了几次西湖,山馆和池亭。习惯了在花月之下歌唱,伴随着轻盈的舞姿。岁末的相逢,客居他乡,让我们共饮一杯,慰藉漂泊的心情。朋友啊,不要吝惜那吴音和朔调,尽情倾听吧。
注释:
- 琪树:一种美丽的树,常用来指代春天。
- 锵鸣:形容乐器发出的清脆声音。
- 豆银屏:古代一种装饰物,通常用来称呼珍贵的物品。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象征着古典音乐。
- 锦瑟湘灵:指代两种古琴,寓意乐曲的优美和丰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翥,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日,诗人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启发,同时也借助吹箫的音乐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音韵,展现了作者对春天和音乐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琪树的描写引入春天的气息,然后转向音乐,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诗中提到的“西湖”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诗人心中美好回忆的象征。通过对乐器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音乐的深厚感情,音乐成为了他与友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最后,诗人以共饮一杯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的珍惜与惦念,这种温暖的情感贯穿全诗,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琪树锵鸣,春冰碎落,玉盘珠泻还停: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乐声清脆动听。
- 渐一丝风袅,悠扬青冥:微风轻拂,乐声在空中回荡,充满生机。
- 疑把红牙趁节,想有人记豆银屏:暗示有乐人在演奏,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 何须数,琵琶汉女,锦瑟湘灵:提到古琴和乐器,意味着音乐的多样性与优雅。
- 追思旧时胜赏,醉几度西湖,山馆池亭:回忆与友人一起在西湖的游玩经历。
- 惯依歌花月,按舞娉婷: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 岁晚相逢客里,且一尊同慰漂零:年末在客居他乡相聚,彼此安慰。
- 君休惜,吴音朔调,尽与吹听:鼓励朋友享受音乐,无需吝惜。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红牙”象征乐器),拟人(如“微风轻拂”),以及对仗(如“歌花月”与“舞娉婷”),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和音乐的热爱,包含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 琪树: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琵琶和锦瑟:代表古典音乐的优雅与深邃。
- 西湖:作为美好回忆的象征,承载着友谊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琪树”象征着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
诗人对音乐的态度是怎样的?
A. 不屑一顾 B. 热爱和珍惜 C. 感到厌烦 -
“岁晚相逢”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感激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但其情感更为豪放,而张翥的作品则显得细腻柔和,更加注重音乐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