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八咏录三 其一 陈桧》

时间: 2025-01-10 23:10:14

上方双桧郁岧峣,不逐祯明玉树凋。

云拥鹤巢溟海暗,火枯龙骨艮宫摇。

深根入地应千尺,老干擎天已十朝。

夜半木精听说法,昔年亡国恨都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方双桧郁岧峣,不逐祯明玉树凋。
云拥鹤巢溟海暗,火枯龙骨艮宫摇。
深根入地应千尺,老干擎天已十朝。
夜半木精听说法,昔年亡国恨都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棵高大的桧树,苍翠挺拔,不随风雨而凋零。云雾环绕着仙鹤的巢穴,苍海深沉而神秘,火焰似乎已熄灭,摇晃着龙骨的艮宫。树木的根部深入地下,仿佛有千尺之深,古老的树干已经支撑了十个朝代。夜半时分,木精在耳边传授佛法,昔日的亡国之恨在此刻都已消散。

注释

  • 郁岧峣:形容树木高大苍翠的样子。
  • 不逐:不随、不会受到影响。
  • 祯明:指吉祥、光明的事物。
  • 云拥:云彩环绕。
  • 鹤巢:仙鹤的巢穴。
  • 溟海:深邃的海洋。
  • 火枯龙骨:形容火焰已经熄灭。
  • 艮宫:指地理方位,相关于中国的地理和哲学。
  • 木精:指树木的精华或灵气。
  • 亡国恨:失去国家的遗憾和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岳,元代诗人,生于元朝末年,其诗风以清新、俊逸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观察和人生的感悟。他的作品多有哲理性,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历史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桧树的坚韧与长寿,表达对过往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冀。诗中蕴含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耸的双桧为中心,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历史的沉淀。诗人通过双桧的描绘,引出了自然的雄伟与人类的渺小,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受。前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桧树的独特魅力,与旁边的玉树形成鲜明对照,象征着坚韧与脆弱的不同命运。接下来的描绘则将视野从树木扩展到云海,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自然环境,同时暗示着人类无法掌控的命运。

“深根入地应千尺,老干擎天已十朝。”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桧树的根系之深,象征着它的坚韧与历史的悠久。诗人似乎在通过桧树的形象,寄托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坚守,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一联以“夜半木精听说法”引导出一种哲理思考,木精的说法仿佛在教导人们放下过往的仇恨,回归内心的宁静。这种哲学思考让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上方双桧郁岧峣:描绘高大的桧树,展现自然的壮丽。
    2. 不逐祯明玉树凋:强调桧树的不易凋零,象征坚韧。
    3. 云拥鹤巢溟海暗:描绘阴郁的自然环境,暗示孤独与神秘。
    4. 火枯龙骨艮宫摇:使用比喻,表现时局的动荡与不安。
    5. 深根入地应千尺:夸张手法,表现桧树根基的深厚。
    6. 老干擎天已十朝:暗示历史的悠久与坚守。
    7. 夜半木精听说法:引入哲理思考,表现内心的宁静。
    8. 昔年亡国恨都消:表达对往事的释怀与超脱。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夸张、比喻等手法,如“云拥鹤巢”与“火枯龙骨”的对比,以及“深根入地”的夸张,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的自然力量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双桧:象征坚韧不拔和长久的生命力。
  • 云、海:象征自然的神秘和人类的渺小。
  • 木精:象征自然的灵气和哲理的启示。
  • 亡国恨:历史的沉重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中的双桧象征什么? A. 脆弱
    B. 坚韧
    C. 美丽
    D. 短暂

  2. “昔年亡国恨都消”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释怀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青山隐隐水迢迢》(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的情感,但更加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伟大,而钱岳的这首诗则通过对桧树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钱岳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