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秦隐君辞荐之韵,上陈侯乞归凤山》

时间: 2025-04-28 15:04:42

谁言悦口是甘肥,独酌鹅儿啖翠微。

蝇利薄于青纸扇,

羊裘暖甚紫罗衣。

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

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言悦口是甘肥,独酌鹅儿啖翠微。
蝇利薄于青纸扇,羊裘暖甚紫罗衣。
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
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

白话文翻译:

谁说美味佳肴就是丰腴的食物,我独自一人饮酒,品尝那鹅儿的鲜美。
蝇头小利不值一提,远不如青纸扇来的轻松;羊皮衣物比紫罗衣要更加温暖。
我的心情像疲倦的鸟儿,甘愿栖息在一处安宁的地方,
目送那远方飞翔的鸿雁,心中满是离别的惆怅。
我希望能在太平盛世中,和朝野之人共庆欢喜,凤山深处却生辉耀眼。

注释:

  • 悦口:美味的食物。
  • 鹅儿:指的是鹅肉,常被视为美味。
  • 蝇利:微薄的利益。
  • 青纸扇: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
  • 羊裘:羊毛制成的衣服,保暖性好。
  • 紫罗衣:用紫色罗织成的衣物,通常较为奢华。
  • 倦鸟:疲倦的鸟,象征归隐安宁的愿望。
  • 征鸿:远飞的鸿雁,象征离别或远行。
  • 击壤:击打地面,表示丰收或太平的状态。
  • 凤山:象征着理想的归宿或安宁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詹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描绘美食、衣物等日常生活细节,抒发对安逸生活的渴望与对归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饮食、衣物等日常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环境的向往。开篇以“谁言悦口是甘肥”引出主题,质疑对于美味的传统定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价值观。接下来的“独酌鹅儿啖翠微”,则表达了诗人独自享受生活的愉悦,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蝇利薄于青纸扇,羊裘暖甚紫罗衣”则通过对比,突显了物质利益与精神享受的关系,强调内心的满足远比外在的奢华重要。而“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一联,蕴含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远行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流动。

最后两句“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则回归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凤山象征着理想的归宿,寓意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言悦口是甘肥:质疑传统对美味的定义。
  2. 独酌鹅儿啖翠微:独自享受鹅肉的美味,表达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3. 蝇利薄于青纸扇:微薄的利益不如简单的快乐。
  4. 羊裘暖甚紫罗衣:羊毛衣物比奢华的紫罗衣更温暖,强调实用与精神的满足。
  5. 心随倦鸟甘栖宿:表达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6. 目送征鸿远奋飞:感叹离别,展现心中惆怅。
  7. 击壤太平朝野客:希望在安宁的社会中与他人共享快乐。
  8. 凤山深处生辉:象征理想的归宿与美好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细节与内心感受相结合。
  • 对仗:如“蝇利薄于青纸扇,羊裘暖甚紫罗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凤山象征着理想和归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追求,强调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充实,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 鹅儿:象征丰盛的饮食,代表生活的美好。
  • 青纸扇: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倦鸟:象征归隐和安宁的愿望。
  • 征鸿:代表离别与思乡之情。
  • 凤山:象征理想的归宿和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悦口”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美味的食物
    C. 快乐的时光

  2. “心随倦鸟甘栖宿”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想要远行
    B. 渴望宁静生活
    C. 对朋友的思念

  3. “凤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归宿
    C. 古代传说

答案: 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詹琲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安宁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生态度的沉静。两者都体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风格和焦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