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人自金仙观移竹》

时间: 2025-01-26 00:30:47

移居新竹已堪看,劚破莓苔得几竿。

圆节不教伤粉箨,

低枝犹拟拂霜坛。

墙头枝动如烟绿,枕上风来送夜寒。

第一莫教渔父见,且从萧飒满朱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邻人自金仙观移竹 李远 〔唐代〕

移居新竹已堪看,劚破莓苔得几竿。 圆节不教伤粉箨,低枝犹拟拂霜坛。 墙头枝动如烟绿,枕上风来送夜寒。 第一莫教渔父见,且从萧飒满朱栏。

白话文翻译:

新移来的竹子已经很值得观赏了,破开覆盖的莓苔可以看到几根竹竿。 竹节圆润,不让粉箨受损,低垂的枝条似乎想要轻拂霜冻的祭坛。 墙头的竹枝随风摇曳,如同绿色的烟雾,枕边吹来的风带来了夜晚的寒意。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渔夫看到,就让这萧瑟的竹影充满红色的栏杆吧。

注释:

  • 劚(zhú):砍,破开。
  • 莓苔:覆盖在地面或物体上的苔藓。
  • 粉箨(tuò):竹笋的外壳,这里指竹子的外皮。
  • 霜坛:指寒冷的地面或祭坛。
  • 萧飒(sà):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这里指竹影摇曳的样子。

诗词背景:

李远是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描绘了邻人从金仙观移来的竹子,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新移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诗中“圆节不教伤粉箨”一句,既表现了竹子的自然美,又隐喻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而“墙头枝动如烟绿”则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竹子在风中的动态美。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词解析:

  1. “移居新竹已堪看”:诗人首先点明主题,新移来的竹子已经很值得观赏了。
  2. “劚破莓苔得几竿”:通过动作“劚破”和“得几竿”,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发现过程。
  3. “圆节不教伤粉箨”:这里的“圆节”和“粉箨”都是对竹子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珍惜。
  4. “低枝犹拟拂霜坛”:通过“低枝”和“拂霜坛”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姿态和环境。
  5. “墙头枝动如烟绿”:这一句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了竹子在风中的动态美。
  6. “枕上风来送夜寒”:通过“枕上风”和“送夜寒”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夜晚氛围。
  7. “第一莫教渔父见”:这里的“渔父”可能象征着世俗之人,诗人希望这种自然美不被世俗打扰。
  8. “且从萧飒满朱栏”:最后一句通过“萧飒”和“满朱栏”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的独享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墙头枝动如烟绿”,将竹枝的摇曳比作绿色的烟雾,形象生动。
  • 拟人:如“低枝犹拟拂霜坛”,赋予竹枝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新移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竹子: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竹子象征着坚韧和清雅,也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 烟绿:通过“墙头枝动如烟绿”的意象,传达了竹子在风中的动态美,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劚破莓苔得几竿”中的“劚”是什么意思? A. 砍 B. 挖 C. 破开 D. 拔
  2. “圆节不教伤粉箨”中的“粉箨”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外皮 B. 竹子的根部 C. 竹子的叶子 D. 竹子的果实
  3. 诗中“墙头枝动如烟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C. 破开
  2. A. 竹子的外皮
  3. A.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虽然题材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远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李远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