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悼彊村老人
唐圭璋 〔近代〕
危阑望断。烟柳斜阳岸。心事平生恩与怨。分付天边孤雁。
白头憔悴灵均。谁怜枉作词人。从此吴山越水,料应都带愁痕。
白话文翻译:
我站在高高的栏杆上,眺望远方,烟雾缭绕的柳树和斜阳映照着岸边的景色。心中所思,都是一生的恩怨情仇,无法向那天边的孤雁倾诉。白头苍苍,憔悴不堪的灵均,谁会怜悯我这个苦苦作词的人呢?从今往后,穿越吴山和越水,想必我的心中都将留下愁苦的痕迹。
注释:
- 危阑:高高的栏杆。
- 烟柳:烟雾缭绕的柳树,形容景色朦胧。
- 斜阳:夕阳西下的景象。
- 孤雁:孤单的雁,象征孤独与思念。
- 灵均:指白居易,寓意其白头后仍怀念往事。
- 吴山越水:指吴越地区,象征分离和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圭璋,近现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独特,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
创作背景:
《清平乐 悼彊村老人》创作于对一位老人的追忆之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往事的深情回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心中浓厚的愁苦与思念,透过“烟柳斜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词人站在栏杆上,眺望远方,仿佛在寻觅什么,却又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诗中提到的“孤雁”,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生物,更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人的怀念。
“白头憔悴灵均”一句,表明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隐含了对白居易的敬仰与同情。“从此吴山越水,料应都带愁痕”则是总结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表达了无论走到何方,心中都将铭记那份愁苦,难以逃避。整首词在情感的传递上十分细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阑望断:高处的栏杆上,眼望远方,似乎想要看尽一切,却又无法触及。
- 烟柳斜阳岸:描绘了一个朦胧而美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
- 心事平生恩与怨:内心的烦恼和情感交织,反映了对往事的纠结。
- 分付天边孤雁:无法向孤雁倾诉,象征着无法排解的孤独。
- 白头憔悴灵均:提到白居易,暗指自己对旧友的思念。
- 谁怜枉作词人:感慨自己作为词人,难以得到理解与同情。
- 从此吴山越水,料应都带愁痕:无论走到何地,心中都将留下忧愁的印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雁”象征孤独与思念。
- 拟人:如将情感寄托在自然景物上,使景物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词在语句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 烟柳:象征着模糊的记忆和柔情。
- 斜阳:代表着生命的渐渐逝去和时光的流逝。
- 孤雁:象征着孤独和对远方的思念。
- 吴山越水:象征着离别与旅途,承载着诗人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危阑望断”中的“阑”指的是: A. 栏杆
B. 墙壁
C. 桥梁
D. 树木 -
“烟柳斜阳岸”中的“斜阳”指的是: A. 晨曦
B. 正午
C. 黄昏
D. 暮色 -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 A. 希望
B. 孤独
C. 快乐
D. 成功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亲人的思念,但其情感更加豪放。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与《清平乐》一样,融入了对故人的深情回忆,但更加强调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圭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