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
时间: 2025-01-27 03:21: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 黄滔 〔唐代〕 去违知己住违亲,欲发羸蹄进退频。 万里家山归养志,数年门馆受恩身。 莺声历历秦城晓,柳色依依灞水春。 明日蓝田关外路,连天风雨一行人。
白话文翻译:
离开知己,居住也远离亲人,想要出发却因瘦弱的马蹄而频繁犹豫。 远赴万里之外的家山,归去养志,数年来在门馆中受到恩惠。 莺鸟的歌声清晰地在秦城的清晨响起,柳树的绿色依依在灞水的春天。 明天将踏上蓝田关外的道路,连绵的风雨中,一行人孤独前行。
注释:
- 去违知己住违亲:离开知己,居住也远离亲人。
- 欲发羸蹄进退频:想要出发却因瘦弱的马蹄而频繁犹豫。
- 万里家山归养志:远赴万里之外的家山,归去养志。
- 数年门馆受恩身:数年来在门馆中受到恩惠。
- 莺声历历秦城晓:莺鸟的歌声清晰地在秦城的清晨响起。
- 柳色依依灞水春:柳树的绿色依依在灞水的春天。
- 明日蓝田关外路:明天将踏上蓝田关外的道路。
- 连天风雨一行人:连绵的风雨中,一行人孤独前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此诗可能是黄滔在科举考试失败后,准备东归家乡时所作,表达了对知己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孤独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滔科举考试失败后,准备东归家乡之时。诗中透露出对知己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黄滔在科举失败后的复杂心情。诗中,“去违知己住违亲”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离开知己和亲人的痛苦,而“欲发羸蹄进退频”则进一步以马蹄的羸弱来象征诗人内心的犹豫和无力。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莺声历历秦城晓”和“柳色依依灞水春”,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凄凉的氛围,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两句“明日蓝田关外路,连天风雨一行人”,以风雨交加的景象,预示了诗人即将面临的艰难旅程,同时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违知己住违亲:诗人离开知己和亲人,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不舍。
- 欲发羸蹄进退频:以马蹄的羸弱象征诗人内心的犹豫和无力。
- 万里家山归养志:表达了诗人归乡养志的决心,但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
- 数年门馆受恩身:回顾在门馆中受到的恩惠,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莺声历历秦城晓:通过莺鸟的歌声和秦城的清晨,营造了一种美丽而凄凉的氛围。
- 柳色依依灞水春:以柳树的绿色和灞水的春天,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
- 明日蓝田关外路:预示了诗人即将面临的艰难旅程。
- 连天风雨一行人:以风雨交加的景象,象征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欲发羸蹄进退频”中的“羸蹄”比喻诗人内心的犹豫和无力。
- 拟人:如“莺声历历秦城晓”和“柳色依依灞水春”中的自然景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去违知己住违亲”和“欲发羸蹄进退频”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科举失败后的复杂心情,包括对知己和亲人的思念,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孤独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莺声、秦城、柳色、灞水、蓝田关、风雨。
- 详细解释:莺声和秦城营造了清晨的美丽氛围,柳色和灞水增强了春天的凄凉感,蓝田关和风雨象征了未来的艰难和内心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欲发羸蹄进退频”中的“羸蹄”比喻了什么? A. 诗人的犹豫和无力 B. 诗人的决心和勇气 C. 诗人的思念和不舍 D. 诗人的孤独和迷茫
-
诗中“莺声历历秦城晓”和“柳色依依灞水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A. 美丽而凄凉 B. 欢乐而热闹 C. 平静而安宁 D. 紧张而焦虑
-
诗中“明日蓝田关外路,连天风雨一行人”预示了什么? A. 诗人的归乡之路 B. 诗人的艰难旅程 C. 诗人的孤独前行 D. 诗人的内心迷茫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 王维的《送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黄滔的《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但黄滔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黄滔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黄滔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