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家喜雨足,邻老相招携。
泉溢沟塍坏,麦高桑柘低。
呼儿催放犊,宿客待烹鸡。
搔首蓬门下,如将轩冕齐。
白话文翻译:
田家喜雨丰足,邻居的老人相邀一同前来。
泉水溢出沟渠,麦子长得高而桑树和柘树却显得矮小。
呼叫孩子催促放牛,宿客在等待烹制鸡肉。
我在蓬门下搔首思索,仿佛将要与高官显贵齐肩而立。
注释:
- 田家:指农家,诗中描绘的是农民的生活。
- 喜雨足:雨水充足,农民喜悦。
- 泉溢沟塍坏:泉水溢出,导致沟渠和田埂的损坏,形象地描绘了丰沛的雨水。
- 麦高桑柘低:麦子长得高,桑树和柘树显得矮,象征着丰收。
- 呼儿催放犊:呼唤孩子放牛,表现了田家的日常生活。
- 宿客待烹鸡:留下客人等待烹饪鸡肉,体现了热情好客。
- 搔首蓬门下:在简单的蓬门下思索,表达了朴素的生活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典故解析:
诗中虽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农家生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农民生活状态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感恩与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空曙,唐代诗人,字子长,号云阳,生于今浙江省。他以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农业社会,田家生活是人们关注的中心,反映了农民对自然雨水的感激与生活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田家》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农家在丰雨时节的喜悦与热闹。诗的开头“田家喜雨足,邻老相招携”,直接表明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和对邻里关系的重视。接下来的“泉溢沟塍坏,麦高桑柘低”,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丰收的景象,田野生机勃勃。诗中呼唤孩子放牛、等待客人烹鸡,展现了田家生活的朴实与温馨,强调了农家对家庭、邻里和朋友的重视。最后一句“搔首蓬门下,如将轩冕齐”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尽管生活简单,却心怀高远,暗示着对高官显贵生活的无所羡慕,这种态度在当时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递出一种雅致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田家喜雨足”:农家因为雨水充沛而感到喜悦,表现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
- “邻老相招携”:邻居的老人互相邀请,体现了乡里人之间的和睦关系。
- “泉溢沟塍坏”:泉水满溢,沟渠和田埂被冲坏,生动描绘了丰沛的雨水。
- “麦高桑柘低”:描绘了麦子长得很高,而桑树和柘树则相对矮小,象征丰收的景象。
- “呼儿催放犊”:父亲呼唤孩子去放牛,展现日常生活的朴实。
- “宿客待烹鸡”:有客人来访,正在等待烹饪鸡肉,表现了热情好客的农家情怀。
- “搔首蓬门下”:在简陋的蓬门下思考,反映出诗人的生活状态。
- “如将轩冕齐”:与高官显贵的生活无所羡慕,体现了淡泊名利的心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泉溢沟塍坏,麦高桑柘低”,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简单的农家生活比作高官显贵的生活,反映出内心的淡泊。
-
主题思想:诗歌总体上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恩,同时传递出一种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生活的真实态度。
意象分析:
- 田家:象征着朴实且充满希望的生活。
- 雨水:代表着丰收与滋润,农民的期盼。
- 泉水:象征着自然的馈赠,同时也反映出自然的力量。
- 麦子: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桑树、柘树:代表农田的多样性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田家喜雨足,是什么让农民感到喜悦? A. 太阳
B. 雨水
C. 风 -
诗中提到的“宿客”是指什么? A. 朋友
B. 家人
C. 邻居 -
“搔首蓬门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羡慕高官
B. 淡泊名利
C. 渴望财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田园诗》
-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诗词对比:
- 比较司空曙的《田家》和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乡村生活,但司空曙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