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山月
作者:司空曙 〔唐代〕
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
野幕冷胡霜,关楼宿边客。
陇头秋露暗,碛外寒沙白。
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苍茫的夜空中,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夜晚已很漫长,月光就像积蓄的光辉。野外的帐篷因胡地的寒霜而变得冷清,住在关楼旁的客人倍感孤寂。陇头的秋露在暗淡的夜色中闪烁,沙漠之外的寒沙显得格外洁白。只有故乡的人,才能在此时此刻的月下,听到那悠扬的笛声,浑身感到温暖。
注释
- 苍茫:形容广阔而模糊的样子。
- 积:这里指积累,形容光辉如同积蓄起来的光。
- 野幕:指野外的帐篷。
- 胡霜: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寒霜。
- 关楼:关口的楼阁,这里指的是边关的哨所。
- 陇头:陇是指高地或山脊,头即山头。
- 碛:沙漠或荒凉的地方。
- 沾裳:沾湿衣裳,这里指因感动而流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子穆,号少陵,陕西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司空曙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细腻之处。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边关,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感。背景可能是他在外征战或游历时,面对秋天的萧瑟与夜晚的孤寂,内心涌起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关山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在边关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夜色苍茫,给人一种宁静却又冷清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摹,传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忧伤。尤其是“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一句,最为动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笛声如同故乡的召唤,令诗人感到无比惆怅。
全诗以自然景物引入情感,月光、寒霜、秋露、寒沙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萧瑟而又温情的画面。诗人用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勾勒出边关的荒凉与思乡的情绪,使读者能够体会到那种孤独与情感的碰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茫明月上: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形成一片苍茫的景象。
- 夜久光如积:夜晚已很长,月光似乎积累了许多,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野幕冷胡霜:夜晚的帐篷因寒霜而变得冷清,暗示了环境的恶劣。
- 关楼宿边客:提到在边关楼阁旁过夜的客人,暗示了旅途的孤独。
- 陇头秋露暗:山头上的秋露在暗夜中闪烁,增添了夜晚的凄凉感。
- 碛外寒沙白:沙漠之外的寒沙白皑皑,进一步强调了荒凉的环境。
- 唯有故乡人:最后转向对故乡的思念,只有故乡的人才能理解这种情感。
- 沾裳此闻笛:笛声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沾湿了衣裳,寓意着泪水。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如“夜久光如积,野幕冷胡霜”。
- 比喻:月光比作积累的光辉,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 意象:通过“明月”、“寒霜”、“笛声”等意象,传达深邃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以明月为引子,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主题。诗人在边关的寂寞体验,正是人们在离乡背景下的普遍情感,反映了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乡与孤独,照亮黑暗的旅途。
- 寒霜:暗示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寒冷。
- 秋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笛声:象征故乡的召唤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关楼”是指什么?
- A. 酒楼
- B. 边关的哨所
- C. 书院
答案:B
-
“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乡
- C. 愤怒
答案:B
-
诗中所描绘的夜晚的景象是怎样的?
- A. 温暖
- B. 苍茫冷清
- C. 明亮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以月亮引发思乡情绪,与《关山月》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诗歌更直接表达思乡之情,简洁明了;而《关山月》则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情感,意境更为丰富。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同样以月亮为引子,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细腻,展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空曙诗文集》
以上是《关山月》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