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夏寄元校书》

时间: 2025-01-11 02:29:46

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

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夏寄元校书
作者: 司空曙

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在野外的小路上闲游,送走了春天的芳香;高高的竹林与翠绿的山微微相接。
绿岸边草深得让小虫也满是,青色的花丛中蝴蝶却很稀少。
水珠般的荷花在寒凉的席上盛放,玉制的扇柄摇动着,微风拂过我的夏衣。
简陋的茅草屋里,车马永远无法到达,更令人怀念的是斋夜时光的玄晖。

注释

  • 芳菲:指花草的芳香,表示春天的美好。
  • 翠微:翠绿的山色,形容山的美。
  • 虫入遍:小虫在草丛中到处都有,形容草深。
  • 青丛:青色的花丛。
  • 珠荷:形容荷花的晶莹剔透。
  • 寒簟:寒凉的席子,指夏季使用的席子。
  • 玉柄:玉制的扇柄,形容扇子精美。
  • 蓬荜:形容简陋的茅草屋,表示生活的清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约公元 700-758年),字子长,唐代诗人,世称“司空青”。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早夏寄元校书》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早夏寄元校书》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与抒发友谊的诗作。全诗以“独游”为引子,开头便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夏天的到来,展现了时光流逝的感慨。高竹林和翠微山的交融,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夏季的繁盛与宁静,虫鸣声声、花丛稀少,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而后,诗人用“珠荷荐果香寒簟”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清凉与惬意,仿佛可以嗅到荷花的香气和感受到微风的轻拂。

最后两句“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则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坚守与对于友人元校书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深具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游野径送芳菲:独自在乡间小路上游玩,送走春天的芳香。
  2. 高竹林居接翠微:高大的竹林与翠绿的远山相连,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3. 绿岸草深虫入遍:绿洲的岸边,草深得让小虫子到处都能藏身。
  4. 青丛花尽蝶来稀:青色的花丛中,蝴蝶却很少,显得宁静而清幽。
  5. 珠荷荐果香寒簟:水珠般的荷花盛开,散发出香气,寒凉的席子上清新怡人。
  6. 玉柄摇风满夏衣:玉制的扇柄轻轻摇动,微风拂过,夏衣飘动。
  7. 蓬荜永无车马到:简陋的茅草屋永远没有车马的喧嚣来打扰。
  8. 更当斋夜忆玄晖: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怀念在斋夜时光的亲密友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荷”形容荷花的晶莹程度,赋予自然以生命。
  • 拟人:如“虫入遍”,虫儿似乎也在参与这个宁静的夏日。
  • 对仗:如“高竹林居接翠微”与“绿岸草深虫入遍”,工整而和谐。

主题思想

全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菲:春天的花香,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 翠微:山色,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象征着生命的细微与生生不息。
  • :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独游野径送芳菲”的意思是? a) 在繁华的街道上
    b) 在乡间小路上游玩,送走春天的芳香
    c) 在家中读书

  2. “蓬荜”一词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宅邸
    b) 简陋的茅草屋
    c) 美丽的花园

  3. 诗人对夏天的描绘是? a) 繁华而喧闹
    b) 宁静而清新
    c) 冷漠而无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早夏寄元校书》与《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描写,后者则更倾向于抒发情感。

参考资料

  • 王士祯《唐诗三百首》
  • 朱自华《唐诗鉴赏辞典》
  • 《唐诗选》编者:李白、杜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