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10 22:37:51意思解释
满江红
作者: 李祁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冷冷西风,渐吹得水清如许。凝望处波心霞照,沙明远浦。翡翠尚馀三径草,胭脂已染千山树。看晴空万点荻芦花,飞银絮。陪俊赏,惭辞拙,乡思乱,愁难数。叹燕鸿过尽,都归何处。老大久抛沧海梦,倦怀懒整冰弦语。只相宜江畔玩滩声,鱼龙舞。
白话文翻译:
在冷冷的西风中,水面渐渐清澈得如同明镜。凝视那波心处,霞光照耀,沙滩在远处闪亮。翠绿的草地上尚存三条小径,千山的树木已被胭脂染红。看那晴空下万点的芦苇花,如飞舞的银絮。陪伴英俊的朋友赏景,我感到惭愧言辞拙劣,乡思纷乱,愁苦难以计数。叹息燕鸿已飞尽,究竟归往何处?年迈后久已抛弃了海的梦,疲倦的心懒于整理冰冷的琴弦。只适合在江边听那潮滩的声音,鱼龙在水中嬉戏。
注释:
- 冷冷西风: 形容西风寒冷,暗示时节的变化。
- 凝望处: 凝视的地方。
- 翡翠: 形容草色如翡翠般绿。
- 胭脂: 这里指秋天的红叶,形象地描绘了山林的色彩。
- 燕鸿过尽: 叹息候鸟已飞走,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祁,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表达对故乡、时光和人生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色时的思绪与情感。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一首贯穿着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诗作。诗的开头,西风带来的清水与波心的霞光,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诗中“陪俊赏,惭辞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敬重和对自身才华的自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美景面前的无奈与渺小。
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感受到的愁苦逐渐加重,特别是在“叹燕鸿过尽,都归何处”中,展现了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最后,诗人回归自然,选择在江边聆听潮滩的声音,鱼龙游弋,似乎是寻求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慰藉。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冷冷西风,渐吹得水清如许: 描绘了秋天的西风和清澈的水面,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凝望处波心霞照,沙明远浦: 描绘了水面波心的霞光与远处沙滩的明亮,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 翡翠尚馀三径草,胭脂已染千山树: 通过比喻,描写秋天草木的色彩变化,表现出季节的变迁。
- 看晴空万点荻芦花,飞银絮: 描绘晴空下的芦苇花,如银色絮状飘散,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 陪俊赏,惭辞拙: 表达了对朋友的崇敬与自己的谦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叹燕鸿过尽,都归何处: 感叹时光流逝,候鸟归去,隐含对人生去向的思考。
- 老大久抛沧海梦: 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与对年轻时梦想的遗忘。
- 只相宜江畔玩滩声,鱼龙舞: 诗人选择在江边听潮水声,表明回归自然的倾向。
-
修辞手法:
- 比喻: “翡翠”“胭脂”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 描述自然景物时,赋予其情感,营造出诗人内心的共鸣。
- 对仗: 诗句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 西风: 代表秋天,象征时光的流逝。
- 水清: 象征心境的清澈。
- 霞光、芦苇花: 代表自然的美丽,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燕鸿: 代表归去的候鸟,象征人们的归属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翡翠尚馀三径草”中的“翡翠”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绿色的草
- C. 一种宝石
-
诗中提到的“燕鸿过尽”含义是?
- A. 鸟类的归来
- B. 时光的流逝
- C. 自然的美景
-
诗人选择在江边玩滩声的原因是?
- A. 寻求内心的平静
- B. 享受生活
- C. 想念朋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苏轼: 同样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 《登高》- 杜甫: 通过自然景色反思人生。
诗词对比:
- 李祁的《满江红》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在主题上均涉及对时光的感慨与对美景的描绘,但李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辛弃疾则更强调豪放与气魄,两者各有特色,表达方式各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现代诗歌鉴赏指南》
- 《李祁生平及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