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鸟散馀花落》

时间: 2025-04-29 10:06:02

风雨欺人后,枝头已自疏。

鸟啼因散去,花落是惊馀。

冲雨知何许,流声已瞥如。

不应红颤雨,犹似暗沾裾。

青子疑弹雀,红桃借网鱼。

开元宫更远,王母寄谁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景 鸟散馀花落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风雨欺人后,枝头已自疏。
鸟啼因散去,花落是惊馀。
冲雨知何许,流声已瞥如。
不应红颤雨,犹似暗沾裾。
青子疑弹雀,红桃借网鱼。
开元宫更远,王母寄谁书。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景色在风雨过后显得格外清冷,树枝已经变得稀疏。鸟儿因为纷飞而散去,花瓣因惊恐而落下。冲天的雨水不知道飞向何处,流淌的声音仿佛一闪而过。红花在雨中颤动,似乎暗暗沾湿了衣裳。青色的树叶像是怀疑弹雀,红色的桃花借着渔网。开元宫似乎更遥远了,王母的信寄给了谁呢?

注释:

  • 欺人:指风雨的威势使人感觉受到压迫。
  • 已自疏:枝条已经稀疏,暗指春天的景象因风雨而变得冷清。
  • 惊馀:因受到惊吓而留下的余韵。
  • 流声已瞥如:流水的声音已然如闪电般迅速。
  • 红颤雨:红花在雨中颤抖的样子。
  • 暗沾裾:暗指衣裳被雨水沾湿。
  • 青子:青色的叶子。
  • 借网鱼:暗指桃花借着渔网的姿态。
  • 开元宫:指的是王母的住所,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或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诗歌见长,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夏秋冬的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描绘了春雨过后自然景象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与思考,反映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春景 鸟散馀花落》是一首描绘春天雨后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现了春天的脆弱和生命的无常。开头两句“风雨欺人后,枝头已自疏”,便设定了一个清冷的场景,风雨的冲击使得树枝显得稀疏,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接下来的“鸟啼因散去,花落是惊馀”,不仅描绘了鸟儿因惊恐而飞散的画面,也暗示了春天的美好正在悄然流逝。诗人用“冲雨知何许,流声已瞥如”来表现对大自然的思考,流水的声音如同时间的流逝,无法停留,只能匆匆而过。

在意象方面,诗中“青子疑弹雀,红桃借网鱼”传达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青色的树叶仿佛在怀疑周围的事物,红桃花则借着渔网的姿态,生动而富有想象力,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开元宫更远,王母寄谁书”则引发了对理想和归属的思考,开元宫象征着美好的理想,而王母寄信的意象则使人对未来充满期待与疑问,流露出一丝惆怅。这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蕴含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欺人后:风雨过后,给人一种压迫感。
  2. 枝头已自疏:树枝显得稀疏,春天的景象因此变得冷清。
  3. 鸟啼因散去:鸟儿因为惊恐而飞散,暗示生命的脆弱。
  4. 花落是惊馀:花瓣因惊吓而落下,表达对失去的感慨。
  5. 冲雨知何许:雨水流向何方,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6. 流声已瞥如:流水的声音像闪电般快速,时间的流逝不可捉摸。
  7. 不应红颤雨:红花在雨中颤动,展现出生命的脆弱。
  8. 犹似暗沾裾:暗指衣裳被雨水沾湿,感受到自然的侵袭。
  9. 青子疑弹雀:青叶似乎在怀疑周围的世界,传递出迷惑感。
  10. 红桃借网鱼:桃花借着渔网的姿态,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11. 开元宫更远:王母的宫殿远在天边,象征着理想的遥不可及。
  12. 王母寄谁书: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暗含着对人生的追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鸟啼因散去”,通过鸟的行为比喻生命的脆弱。
  • 拟人:如“青子疑弹雀”,赋予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红桃借网鱼”,形成和谐的音韵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变幻无常的感慨,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人事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挑战与考验。
  2. :代表自由与生命的脆弱。
  3. :象征美好与短暂。
  4.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5. 青子: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迷惑。
  6. 红桃: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绚烂。
  7. 开元宫:象征理想、归属与遥不可及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雨欺人后”是什么意思?

    • A. 风雨过后感觉压迫
    • B. 风雨过后万物复苏
    • C. 风雨后鸟归来
  2. “开元宫更远”中的“开元宫”象征了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归属
    • C. 自然景色
  3. 诗中提到的“红桃借网鱼”用来表现什么?

    • A. 生机与活力
    • B. 凋零与失落
    • C. 历史与传承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国事的忧虑,而刘辰翁的《春景》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两者都在春天的背景下,反映出不同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刘辰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