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华观》

时间: 2025-01-25 23:36:46

峰嶂徘徊霞景新,一潭寒水绝纤鳞。

朱字灵书千万轴,

苍髯道士两三人。

芝童解说壶中事,玉管能留天上春。

眼见仙丹求不得,汉家簪绂在羸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天华观
作者: 卢纶 〔唐代〕

峰嶂徘徊霞景新,一潭寒水绝纤鳞。
朱字灵书千万轴,苍髯道士两三人。
芝童解说壶中事,玉管能留天上春。
眼见仙丹求不得,汉家簪绂在羸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华观的美丽景色:山峰环绕,霞光闪烁,一潭清水中没有鱼鳞的踪影。观内挂满了灵符,几位白胡子的道士在此修行。一个年轻的道童在讲解壶中之事,玉制的管子让人感到仿佛能够留住天上的春光。然而,眼前的仙丹却难以求得,汉朝的贵族装饰仍在我这瘦弱的身躯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峰嶂:山峰和山岭。
  • 霞景:朝霞和晚霞的景色,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象。
  • 灵书:神圣的文字,通常指道教经典。
  • 苍髯:白色的胡须,形容道士的年龄和资历。
  • 芝童:道教中的小道士,通常负责传授道理。
  • 壶中事:指炼丹或道教中的修炼事务。
  • 玉管:象征高贵的乐器,暗示对美的追求。
  • 仙丹:传说中能长生不老的药物。
  • 汉家簪绂:指汉朝的贵族装饰,象征身份地位。

典故解析

  • 壶中事:出自道教,指的是修炼和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
  • 仙丹:道教中有关不老药的传说,代表人们对长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受到后人的喜爱。他生活在一个盛世,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作品多以山水、道教思想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卢纶在天华观游览时,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与神秘,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道教修炼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卢纶的《题天华观》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灵性的道教场所,诗中山水相映,给人以清幽之感。开头两句“峰嶂徘徊霞景新,一潭寒水绝纤鳞”描绘了天华观周围的自然景色,云霞与山峰交相辉映,寒潭无鱼,表现出一种清幽的境界。接下来的描写中,“朱字灵书千万轴”展示了道教文化的丰富与深厚,苍髯道士的存在则使得这幅图景更添人文气息。诗中“芝童解说壶中事,玉管能留天上春”体现了对道教的崇敬与向往,然而最后一联“眼见仙丹求不得,汉家簪绂在羇身”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的渺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折射出人生的矛盾与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峰嶂徘徊霞景新”:

    • 描述天华观的自然环境,峰峦环绕,霞光四溢,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
  2. “一潭寒水绝纤鳞”:

    • 反映水面宁静,鱼类未见,暗示一种孤寂与清净。
  3. “朱字灵书千万轴”:

    • 体现道教经典的丰富,表现出这里是修道之地的文化底蕴。
  4. “苍髯道士两三人”:

    • 通过道士的形象,增添了人文气息,表明此处为修行之所。
  5. “芝童解说壶中事”:

    • 道童解说道教的修炼,表现出对道教的尊重。
  6. “玉管能留天上春”:

    • 象征美好事物的追求,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眼见仙丹求不得”:

    • 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对长生的渴望与无奈。
  8. “汉家簪绂在羇身”:

    • 反映了现实的身份地位与身心的羁绊,传达出一种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峰嶂”与“霞景”、“朱字”与“苍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玉管能留天上春”,寓意美好的事物和追求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落。诗人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色与道教文化的交融,传递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峰嶂:象征大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 寒水:代表纯净与孤独。
  • 朱字灵书:象征道教的智慧与文化。
  • 苍髯道士:象征道教的修行者,表现出对长生的追求。
  • 仙丹:象征着人们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水”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水
    • B. 清冷的水
    • C. 温泉
  2. “朱字灵书”指的是什么?

    • A. 道教经典
    • B. 历史书籍
    • C. 诗词
  3. 诗人对长生的态度是什么?

    • A. 渴望
    • B. 无所谓
    • C. 厌烦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题天华观》: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卢纶的诗更偏向于道教文化的探索,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自然与人生哲思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