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门。颜回》

时间: 2025-01-27 03:18:06

陋巷箪瓢困有年,是时端木饫腥膻。

宣尼行教何形迹,不肯分甘救子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陋巷箪瓢困有年,
是时端木饫腥膻。
宣尼行教何形迹,
不肯分甘救子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幽暗贫困的巷子里生活了许多年。此时,孔子的弟子颜回因贫困而忍受着各种艰难困苦,甚至连饮食都是腥臭之物。孔子推行的教育教化在他身上有什么形迹呢?他却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甘美食物,来解救颜回的困境。

注释

  • 陋巷:狭小、肮脏的巷子,形容环境的贫困。
  • 箪瓢:古代盛饭和盛水的器具,这里指代简单的饮食。
  • 端木:颜回的字,指的是颜回本人。
  • 饫:吃、吃东西的意思。
  • 腥膻:指食物的腥味和膻味,形容饮食的粗劣。
  • 宣尼:孔子的别名,意指孔子及其教育思想。
  • 行教:传播教育和教化。
  • 形迹:形象和踪迹,指孔子教育的效果。
  • 分甘:分享美好的食物。
  • 救:帮助,解救。

典故解析

  • 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其聪慧与节俭著称,常常被称为“贤者”。
  • 孔子: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创立儒家学说。
  • 救子渊:指颜回的窘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文学史上以其清新、简练的诗风受到后人的称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朝,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诗人对历史和人物的反思引发了对儒家教育的思考,特别是对孔子和其弟子们的生活境遇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颜回的贫困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陋巷箪瓢困有年”,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令人心痛的画面,颜回在艰苦环境中挣扎求生,体现出一种无奈和悲哀。接着提到的“腥膻”,更是将生活的艰难推向极致,让人感受到颜回的无助与困苦。而“宣尼行教何形迹”一句,则是对孔子教育的质疑,孔子虽然深受尊敬,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帮助到他的弟子颜回,显得有些无力。最后一句“不肯分甘救子渊”,不仅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局限,也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冷漠与自私。整首诗透出一种悲凉的情感,让人深思人性与社会的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陋巷箪瓢困有年:在肮脏的巷子里,靠着简单的饮食生活了多年,反映了颜回的生活环境和艰辛。
  • 是时端木饫腥膻:在这样的环境下,颜回不得不忍受糟糕的饮食,表现出他生活的窘迫。
  • 宣尼行教何形迹:质疑孔子的教育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暗示教育并未真正改变弟子的命运。
  • 不肯分甘救子渊:孔子似乎不愿意给予弟子帮助,体现了人际间的冷漠。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腥膻”比喻颜回的生活困境。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语言简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教育者责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冷漠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陋巷:象征贫困与无望。
  • 箪瓢:代表简单的生活与艰辛的生存状态。
  • 腥膻:象征生活的苦涩与无奈。
  • 宣尼:象征教育与理想,但在实际中却显得苍白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陋巷”指代什么?
    A. 华丽的街道
    B. 贫困的环境
    C. 繁华的市场
    D. 幽静的山林

  2. “宣尼行教何形迹”反映了什么问题?
    A. 孔子的教育理念
    B. 颜回的聪明才智
    C. 人际关系的温暖
    D. 生活的富裕

  3. 诗中提到的“腥膻”主要描述了什么?
    A. 美食的诱惑
    B. 生活的艰难
    C. 友谊的珍贵
    D. 教育的快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反映贫困与无奈。
  • 白居易的《卖炭翁》:探讨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

诗词对比:

  • 周昙的《春秋战国门》与杜甫的《春望》,前者关注个人的困境,后者则关注国家的兴衰。两者在情感上均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涵盖唐代重要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探讨孔子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