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纳良谋刘縯言,胡为衔璧向崇宣。伤哉乱帝途穷处,何必当时谮福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哀叹。诗中提到刘縯的良策没有被采纳,令人疑惑的是为何要向崇宣表明自己的心意。感伤啊,在乱世之中,帝王的道路走到了尽头,为什么当初要谗言陷害福先呢?
注释:
- 不纳:不采纳、不接受。
- 良谋:好的计策、良好的建议。
- 刘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主张削权。
- 衔璧:衔着美玉,象征着求贤若渴。
- 崇宣:指的是一种高尚宣扬的行为。
- 伤哉:感叹、可惜、遗憾。
- 乱帝:指的是动荡不安的帝王。
- 谮:诬陷、陷害。
- 福先:可能指的是一个被冤屈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以诗歌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而闻名。其作品常常充满了历史感和对时局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政治动荡的时期。周昙以刘縯的遭遇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政治纷争的无奈。
诗歌鉴赏:
《前汉门》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感的诗,诗人通过提及刘縯的良策未被采纳,反映出当时政治的混乱和对人才的忽视。开篇以“不纳良谋”引入,直接点明了主题,揭示了当时统治者对有识之士的漠视。诗中的“衔璧”意象,传达出对人才的渴求和对政治清明的期待,令人感叹。
接着,作者转向对乱世的悲叹,使用“伤哉”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展现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最后一句“何必当时谮福先”,则是对历史上谗言的反思,暗示着在权力斗争中,许多正直之士遭到冤屈,令人痛心。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悼念,也有对当下政治的无奈,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纳良谋刘縯言:开篇即提及刘縯的良策未被采纳,暗示统治者的短视。
- 胡为衔璧向崇宣: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政治上的无奈。
- 伤哉乱帝途穷处:感叹乱世的悲剧,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与哀伤。
- 何必当时谮福先:质疑当时的谗言,反映出权力斗争的残酷。
修辞手法:
- 对比:刘縯的良谋与权臣的谗言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政治的黑暗。
- 感叹:多次使用感叹词,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政治现状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才的珍惜和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同情。
意象分析:
- 刘縯:象征着智慧和理想,却被历史所遗忘。
- 衔璧:象征着求贤若渴,反映出对人才的渴望。
- 乱帝:象征着动荡的政治局势,令人痛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刘縯”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 A. 春秋时期
- B. 西汉时期
- C. 唐代
-
“伤哉”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哀伤
答案:
- B. 西汉时期
- C. 哀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周昙《前汉门》与杜甫《春望》均反映了对国家动乱的感慨,但周昙更侧重于对历史的追忆,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汉唐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