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四 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
时间: 2025-01-26 07:43:48意思解释
念奴娇 其四 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
原文展示
水烟收尽,望汀蘋千顷,银光如幂。
霜镜无痕清夜久,惟有惊鱼跳出。
月在杯中,我疑天赐,欢饮仍如璧。
姮娥应为,后期偿赛今夕。
遥想当日同盟,山斋孤讽,有新诗相忆。
聚散难常空怅望,萍梗飘流踪迹。
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与谁同惜。
参横河侧,短篷清露时滴。
白话文翻译
水面上的烟雾散去,远望汀洲的水草如同千顷的绿波,银光照耀,犹如轻纱般覆盖。
霜色的镜子在清冷的夜里没有留下痕迹,只有惊起的鱼儿跃出水面。
月光在杯中,我怀疑这是天上赐予的,举杯欢饮,仍然如同美玉般珍贵。
嫦娥应该为此而感到满足,弥补今夜的孤独。
遥想当年我们一起共饮的情景,山中的书斋里,我独自吟咏,心中有新诗相忆。
聚散难常,空自怅望,浮萍的根茎漂流无踪。
明年的明月,这一身,这一夜,知道与谁一同惜赏?
星星点点在河边,短篷上清露时滴落。
注释
- 水烟收尽:水面上的雾霭散去。
- 汀蘋:水中的水草,成为景色的一部分。
- 银光如幂:形容月光如薄纱般轻柔。
- 霜镜:形容清澈的水面。
- 姮娥:月宫的嫦娥,象征孤独与思念。
- 聚散难常:人与人之间的聚会和离散是难以恒久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约1040—1110),字景文,号一止,宋代诗人,擅长词、诗。其作品情感细腻,意境优美,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中秋后,诗人独自在船上,借月光抒发思乡及对友人的思念,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 其四 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中秋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因身处孤舟而产生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水面、月光、惊鱼等意象,构成了一个静谧而清冷的夜晚。刘一止以“月在杯中”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聚散难常”的感慨,体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变幻,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清冷的夜色中,融合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思,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烟收尽:描绘夜晚水面宁静的景象,象征着内心的平静。
- 望汀蘋千顷:表达一种开阔的视野,带来一种恬淡的心境。
- 银光如幂:月光的柔和与美丽,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霜镜无痕清夜久:夜色深沉,水面如镜,暗示内心的孤独感。
- 惟有惊鱼跳出:生活的细微变化,反映出诗人的情感波动。
- 月在杯中:强调月亮的美好,象征着人间的欢乐。
- 我疑天赐:对美好事物的感激与怀疑。
- 欢饮仍如璧:举杯共饮,表达珍惜当下的情感。
- 姮娥应为,后期偿赛今夕:嫦娥的传说,象征孤独与思念。
- 遥想当日同盟:回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 聚散难常空怅望:表达对聚散无常的无奈与惆怅。
- 萍梗飘流踪迹:比喻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 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与谁同惜:对未来的无奈与孤独的思考。
- 参横河侧,短篷清露时滴:细腻的描写,营造出静谧的夜晚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在杯中”,将月亮拟人化,增强诗意。
- 对仗:如“聚散难常空怅望”,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思念。
- 水面:象征宁静、内心的平和。
- 鱼:生命的灵动,生活的细微变化。
- 露水:清晨的清新,象征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烟收尽”是什么意思?
- A. 水面雾气消散
- B. 水面变得浑浊
- C. 水面上有船只
-
诗中“月在杯中”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快乐
- B. 对月亮的崇拜
- C.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聚散难常”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友情的坚定
- B. 人生的无常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对亲人的思念,风格豪放。
- 《静夜思》:在思乡的情感上与本诗相似,但更为简练,情感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一止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