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宗挽歌》

时间: 2025-01-11 11:46:00

国以重明受,天从谅闇移。

诸侯方北面,白日忽西驰。

龙影当泉落,鸿名向庙垂。

永言青史上,还见戴无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肃宗挽歌
作者:郑丹 〔唐代〕
国以重明受,天从谅闇移。
诸侯方北面,白日忽西驰。
龙影当泉落,鸿名向庙垂。
永言青史上,还见戴无为。

白话文翻译:

国家在重明之时受到恩泽,天意却随着暗潮而变化。诸侯们都朝北面朝,白日却突然向西移动。龙的影子在泉水上落下,鸳鸯的名声向庙宇低垂。长久以来的言语在青史上,仍然能见到戴无为的身影。

注释:

  • 重明:指国家的光明和繁荣,重视明亮的日子。
  • 谅闇:指天命的变化,可能暗指阴暗的势力。
  • 北面:古代诸侯向皇帝朝拜时的朝向,表示臣服。
  • 白日忽西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变迁,白昼的突然消逝。
  • 龙影:象征帝王的威严。
  • 鸿名:鸳鸯的名声,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青史:指历史记录,永存的言语。

典故解析:

“戴无为”是历史人物,可能指的是某位贤者或忠臣。在历史上,忠臣的事迹常常被后世铭记,因此“青史上”能见到他的名字,也暗示了对忠诚和正义的推崇。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郑丹是唐代的诗人,其诗风多以沉郁、感伤著称,常在诗中反映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肃宗时期,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肃宗挽歌》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切思考。诗首句提到“国以重明受”,显示出诗人对国家繁荣的期待与向往,但随即转而提到“天从谅闇移”,暗示着国家命运的无常与变幻。诗中通过“诸侯方北面”描绘了众多臣子对君主的忠诚,然而“白日忽西驰”的意象又带来了时间流逝的无奈感,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便是光明的日子也终会过去。接下来的“龙影当泉落”,以龙象征帝王,表现出对王权的敬仰与忧虑,而“鸿名向庙垂”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最后一句“永言青史上,还见戴无为”更是将整个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历史忠臣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丝希望,展现了郑丹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敏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国以重明受:国家在光明时期受到了恩泽。
    • 天从谅闇移:然而天意却随着暗潮而变迁。
    • 诸侯方北面:诸侯们都朝北面表示臣服。
    • 白日忽西驰:光明的日子却突然消逝。
    • 龙影当泉落:帝王的威严如影随形。
    • 鸿名向庙垂:美名向庙宇低垂,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永言青史上:长久以来的言语在历史上铭记。
    • 还见戴无为:依然能见到忠臣的身影。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影”比喻帝王的威严。
    • 拟人:如“白日忽西驰”赋予时间以动感。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与对历史忠臣的怀念,同时对未来也寄予了希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龙影:象征权威与威严,同时也代表着国家的命运。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然而其西驰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鸿名:象征着美好的名声与事物,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日忽西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光明的怀念
    •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对国家的忠诚
  2. “龙影当泉落”中的“龙”象征什么?

    • A. 普通人
    • B. 帝王的威严
    • C. 自然现象
    • D. 历史的悲剧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郑丹的《肃宗挽歌》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但郑丹的表达更显得忧伤而又含蓄,而杜甫则直接而激烈,体现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