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恩复畀明道祠寄呈赵克勤吏部三首》

时间: 2025-01-24 11:41:51

柱史荒坛仅有名,可能香火似承平。

却愁旧制难遥领,直要先生出按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柱史荒坛仅有名,
可能香火似承平。
却愁旧制难遥领,
直要先生出按行。

白话文翻译:

这座荒废的祠堂只有名声,
可能香火依然像往日的平安。
但我却忧愁旧时的制度难以恢复,
唯有期待您亲自前来巡视。

注释:

  1. 柱史:指古代的文书记录者,这里指代祠堂中的历史记载。
  2. 荒坛:荒废的祭坛,指明道祠的冷清。
  3. 香火:指祭祀的香火,象征着对先人的敬仰与追思。
  4. 承平:指安定平和的时代。
  5. 旧制:指过去的制度,这里隐指对先贤的崇敬和祭祀的传统。
  6. 按行:巡视、考察的意思。

典故解析:

“明道祠”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代表着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尊重。诗中的“先生”指的是孔子,寓意着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对古代制度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诗文,作品中常蕴含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动荡,社会动乱,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旧制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荒坛”开篇,勾勒出一幅冷清的祭祀场景,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明道祠的哀伤,也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通过“香火似承平”的意象,诗人希冀即使在荒凉中,也能感受到曾经的安宁与繁荣,这不仅是对昔日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的“旧制”一词,透露出诗人对古代制度的向往和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无奈。诗人意识到,仅靠陈旧的名声和记载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唯有“先生出按行”,即期待孔子的智慧与教导,来引领社会的复兴。这种渴望不仅是对个人精神的寄托,也是对社会伦理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对儒家价值观的坚定信仰。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柱史荒坛仅有名:描绘了明道祠的冷清,强调其荒废而仅存名声的悲哀。
  2. 可能香火似承平:通过“香火”,表达了对过去繁荣的向往,显现出一种安定的气息。
  3. 却愁旧制难遥领:诗人感到对过去制度的怀念,却无法真正恢复,流露出无奈。
  4. 直要先生出按行:期待孔子的回归,暗示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力量来重建社会。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荒坛与香火的对比,突显出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现状的失落。
  • 象征:明道祠象征着儒家文化,香火则象征着人们对传统的敬仰。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同时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盼,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坛:象征衰败与历史的遗忘,暗示着对文化传统的失落。
  • 香火:象征着人们对先贤的崇敬与追思,寄托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 先生:代表着孔子,象征着智慧与道德的力量,期望其能带来社会的复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道祠”是用来祭祀谁的?

    • A. 老子
    • B. 孔子
    • C. 庄子
    • D. 孟子
  2. “香火似承平”中的“承平”指的是什么?

    • A. 动荡的局势
    • B. 安定的时代
    • C. 经济繁荣
    • D. 战争频发
  3. 诗人对“旧制”的态度是?

    • A. 怀念与渴望
    • B. 反感与否定
    • C. 无所谓
    • D. 不屑一顾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均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现状的忧虑,但刘克庄更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复兴,而杜甫则更关注现实的苦难与个人的困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