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

时间: 2025-01-11 01:33:40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鹭鸶
作者: 杜牧 〔唐代〕

诗歌内容: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鹭鸶披着雪白的羽衣,头上和身体都是雪白的,嘴像青玉一样,正在溪水中捕鱼。忽然,它被惊吓而飞起,身影映在远处的碧山上,一树梨花在晚风中悄然落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雪衣雪发:形容鹭鸶的羽毛洁白如雪。
  • 青玉嘴:形容鹭鸶的嘴巴颜色如青玉般美丽。
  • 群捕鱼儿:指成群的鹭鸶在溪水中捕鱼。
  • 惊飞:被惊吓而飞起。
  • 碧山:形容远处的青山。
  • 梨花:指春天梨树开花,暗示诗歌的季节背景。

典故解析:

  • “鹭鸶”常被用作清雅、孤傲的象征,诗中通过描绘鹭鸶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李杜”。他的诗作以清新俊逸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以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杜牧晚年,诗人常在山水间游历,受到大自然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杜牧的《鹭鸶》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情,将鹭鸶这一优雅的鸟类映射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雪衣雪发青玉嘴”,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勾勒出鹭鸶的优美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鹭鸶在溪水中捕鱼的画面,生动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接着,诗人通过“惊飞远映碧山去”的描写,将鹭鸶的灵动与远山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结尾的“一树梨花落晚风”,则将时间推向傍晚,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梨花的凋零不仅是季节更替的象征,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整首诗通过对鹭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深思,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和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衣雪发青玉嘴”: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鹭鸶的优雅与美丽,强调了它的洁白和晶莹剔透。
  • “群捕鱼儿溪影中”:描绘了鹭鸶在溪水中捕鱼的动态,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 “惊飞远映碧山去”:鹭鸶被惊飞的瞬间,与远山的映衬,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 “一树梨花落晚风”:梨花的凋零与晚风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雪衣雪发”来比喻鹭鸶的羽毛,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通过“惊飞”的描写,使鹭鸶生动而有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尤其在第二句和最后一句中,形成了优美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短暂和人类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鹭鸶:象征着纯洁与优雅,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象征纯洁与宁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梨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同时暗示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鹭鸶的嘴被形容成什么颜色?
    A. 红色
    B. 青玉色
    C. 金色
    D. 白色

  2. 诗中描绘的自然场景主要设置在哪里?
    A. 山顶
    B. 溪边
    C. 沙漠
    D. 海边

  3. 诗的结尾提到了什么花?
    A. 桃花
    B. 梅花
    C. 梨花
    D. 菊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反映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白的《夜泊牛津》: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牧的《鹭鸶》和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通过描写鸟类与自然景色,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牧的诗更侧重于生动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具禅意和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这些材料,读者可以进一步理解古典诗词的美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