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怀作》

时间: 2025-01-10 22:48:28

促促因吟昼短诗,朝惊秾色暮空枝。

无情春色不长久,

有限年光多盛衰。

往事只应随梦里,劳生何处是闲时。

眼前扰扰日一日,暗送白头人不知。

意思解释

旅怀作

原文展示:

促促因吟昼短诗,
朝惊秾色暮空枝。
无情春色不长久,
有限年光多盛衰。
往事只应随梦里,
劳生何处是闲时。
眼前扰扰日一日,
暗送白头人不知。

白话文翻译:

因为阳光短暂,我匆匆吟诵诗篇;
早晨惊叹繁花似锦,傍晚却只见空枝。
无情的春色不会长久,
有限的年光中充满了兴衰。
往事只应在梦中追忆,
人生劳碌,何处才是闲适的时光?
眼前日复一日的忙碌,
暗自送走了白发苍苍的人却无人知晓。

注释:

  • 促促:匆忙的样子。
  • 因吟:因吟诵而感慨。
  • 朝惊秾色:早晨因繁花的颜色而惊叹。
  • 暮空枝:傍晚只见空荡的树枝。
  • 无情:无情的,形容春色短暂。
  • 盛衰:兴盛与衰退。
  • 往事:过去的事情。
  • 劳生:辛苦生活。
  • 闲时:悠闲的时间。
  • 扰扰:纷扰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以诗、文、赋闻名于世。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杜牧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旅怀作》创作于杜牧旅行之际,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展现了对春色易逝以及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诗歌鉴赏:

《旅怀作》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春色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促促因吟昼短诗”,诗人因日短而急于吟诗,这种急切的心情既是对短暂时间的感叹,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接着,诗人描绘了早晨的美丽与傍晚的凋零,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春天的短暂与无情。

诗中“无情春色不长久”一句,直白地表达了春天的美丽无法持久,暗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下来,诗人将往事与梦境相联系,似乎在提醒自己,过去的美好只能在梦中重温。随着“劳生何处是闲时”,诗人对忙碌生活的反思愈发明显,表现出对生活节奏的无奈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最后两句“眼前扰扰日一日,暗送白头人不知”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日复一日的忙碌让人忽视了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转瞬即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杜牧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春色、时间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促促因吟昼短诗:因白天短促而急于吟诵诗篇,反映了对时间的珍惜。
  2. 朝惊秾色暮空枝:早晨看到繁花似锦,傍晚却只剩空枝,表现了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无常。
  3. 无情春色不长久:春天的美丽无法持久,寓意人生的短暂与无情。
  4. 有限年光多盛衰:有限的时光中充满了兴衰变化,强调了生命的无常。
  5. 往事只应随梦里:往事只能在梦中追忆,表现了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与无奈。
  6. 劳生何处是闲时:生活的辛劳让人难以找到悠闲的时光,反映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7. 眼前扰扰日一日:日复一日的忙碌生活令人焦虑,暗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8. 暗送白头人不知:默默送走了白发苍苍的人却无人知晓,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色比作人们的青春,隐喻生命的短暂。
  • 对仗:如“朝惊秾色暮空枝”,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春色被称为“无情”,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色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珍惜当下、把握时间的重要性,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空枝:象征着失去与凋零,反映生命的无常。
  • 白头人:暗示年老与时间的流逝,表现了对生命脆弱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的《旅怀作》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旅行的乐趣
    B. 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C. 自然的美丽

  2. 诗中“无情春色”的意思是?
    A. 春天的花色很美
    B. 春天的美丽是有感情的
    C. 春天的美丽不会持久

  3. 诗中提到的“眼前扰扰日一日”反映了什么情感?
    A. 生活的宁静
    B. 忙碌与焦虑
    C. 旅行的愉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在杜牧的《旅怀作》中,时间与生命的感慨与李白《庐山谣》中对自然美的追求形成对比。李白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向往,而杜牧则更多地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与主题上各有侧重,深刻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多样化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文学史》